首页 -> 2008年第5期

在华尔街,软弱是不行的

作者:陈雪潜




  
  老板总是说,你为什么做事做得这么慢,别人都可以,你为什么不行?
  
  在华尔街工作最大的挑战是,我是一个中国人,但必须跟美国人一起竞争。具体地来讲,首先是语言障碍。英语不是我的母语,但我必须用英语去跟美国人竞争?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跟客户打交道,英语说得好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能讲话不带口音,以免让我的客户知道我是外国人而不愿跟我打交道,这是我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其次是文化障碍。我是一名中国女孩,不是白人,但我的很多客户都是白人,是从小就受美国文化浸染的美国人,怎么才能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交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语言更大的难题。
  为了达到沟通上的顺畅,我必须尽快了解美国的文化。比如美国人很喜欢看美式橄榄球,我就会尽力去看。但是我真的是不喜欢这项运动,我不是从小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长大的,要天天跟他们讨论这个球员怎么样,那个球员棒不棒,非常难。但我一直在尝试这么去做,强迫自己去适应这种文化。这是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
  我们这一组人工作时间超长,几乎所有的晚餐都是在一起吃。有一次讲到20世纪80年代007的故事,他们以为我在中国长大,肯定不知道这些。其实在中国,007的电影在我小时候就已经非常流行了,基本上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人都知道007造型。所以他们那天聊什么《黄金眼》一类的老电影我都知道。他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没有想到我也看过他们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那顿饭,我们大家吃得特别高兴,聊得特别开心。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话题,无形中促进了我们之间的合作,增进了我们之间的默契。这当然是一次巧合,美国文化中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不知道的。
  文化上的障碍,不光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就是在美国本土,东西部的文化差异也非常大。我刚到美国读大学的时候是在美国中部。如果用美国东部人的眼光来看,那些地方是农村的概念。在中部,大家都非常友好,不像纽约人,有一种文化优越感。现在在华尔街,包括第二代移民(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人),骨子里带这种优越意识的人,还是蛮多的。在华尔街工作的像我这样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其实是少数。他们意识不到我跟他们的区别,他们会认为我跟他们是一样的,对美国所有的东西都非常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一次聚餐上,我说我喜欢喝百事可乐。他们对此大为惊讶:大家都喜欢可口可乐,你为什么喜欢百事可乐?
  
  在华尔街工作是
  一种人生经历
  
  到现在,我在华尔街工作一年半了,有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件是我受挫折的事件。那是我刚到摩根士丹利的第一个月,刚好一个项目要结尾,我那一个星期总共才睡了九个小时,可以说没有怎么睡觉。我整个身体非常疲软,连走路都感觉在飘。但是大家都在努力,要在截止日前把这个项目做完。因为一过截止日期,这个项目就报废了,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化为乌有。我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感觉非常累,但我的老板却不管这个,一直催着我。那个时候我心里非常难过,当时就想:我为什么要这么苦自己啊?我到底是为什么?感觉真不值得,还不如回国,找一份轻松的工作算了。加班回来后,一个人躺在床上就忍不住哗哗地流泪。流泪归流泪,睡了两个小时又到了上班的时间,我挣扎着爬起来,睡眼惺忪地穿好衣服,又出发了。现在回头一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我来讲,在华尔街工作是一种经历,一种人生经历。我能够吃得苦中苦,以后就能干别人干不了的事情。
  另外一件是值得我得意的事情。有一次,中国的一个房地产公司,也是投资公司,要跟摩根士丹利合作投资一个项目。双方约好在纽约商谈这件事情,他们可以顺便参观一下重建的世贸大厦。我们公司的房地产投资老板需要一个既能讲中文又懂得业务的翻译。当时公司虽然也有中国人,但他们觉得我是做商业房地产投资的,可能比较合适吧,就派到了我头上。跟中国国内的项目负责人见面后,我介绍了一下美国房地产的情况,他们也与我们做了进一步交流。在这期间我们陪他们去参观新建的7号楼,介绍这个新楼的安全措施,以及新的房地产投资理念。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代表团都是男性,我这样一个小女孩跟他们讲中文,显得很亲切。聊天中我发现那个公司的老总居然还是我的高中校友,气氛更是融洽很多。我那天的翻译工作做得非常好,中方老总一直对我大加赞赏,这让美方房地产老总对我另眼相看。最后,我公司老板对我说:“如果你什么时候想回中国发展,如果是做房地产,只要跟我讲一声,我就把你送回去。”
  时间虽然是很短的一天,但体现了我会讲中文、懂专业的优势,起码在这个项目上别人做不了这件事。我得意极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公司,虽然不会因这一件事情就让我在整个公司出名,但起码他们对我有了好印象。如果我以后想去做与房地产投资有关的事情,说不定他们真可以助我一臂之力呢。
  
  人是一样的,别人可以,你也可以
  
  在华尔街,歧视是不存在的,现在华尔街上有很多亚裔女性,中国人、韩国人,包括在美国出生的外国人,都非常多。但是在华尔街,不会因为是女性,就可以比人家少干活。对于他们来讲,人是一样的,别人可以,你也可以。我认为这并不是歧视。
  在华尔街,如果是美国女孩,老板要是让她不满,她可以直接跟老板说,可以反过来骂老板。中国女孩比较任劳任怨。老板说不行,我们就尽量改,不会直接反驳,更不会说:这个要求很过分,我做不到。但他们不会因为这个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我们。
  
  有一次,一个星期五晚上,我加班做一个项目做到很晚,老板一直在催我,我只能尽力做。下个星期一,大老板找我谈话,说我的那个老板说我做得不好,完成很晚。我就跟他解释,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客户半夜才提出要求的,我根本没有时间,而客户星期六就必须要这个东西,我已经尽力在赶了,并没有拖延时间。其实是我那个老板比较急,因为星期五晚上他急着回家,他就说我怎么这么慢。但是我只能这么解释,我已经尽力了,下一次我会尽更大的努力去做得更好。因为我本身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性格注定我不敢说是他无理取闹。我说不出来。
  但事后,我想我在这件事情上,处理得并不很好。如果是典型的美国人,就会反驳老板的这一要求,这对他来讲,可能对他以后的工作安排更有帮助。虽然他知道我是外国人,我的表达方式跟他们不一样,但很多时候我不说出来,他就当作我是接受了。他还是按照美国的方式要求我。
  还有一次我生病了,在家里发高烧。刚好那天有一个项目马上要结尾,我的确爬不起来,就发了一封邮件说,我今天真的病了,我来不了。我那个老板就说,你在家里做事吧。我当时真的病得很重,但是我还是强打起精神将工作做完了。第二天我就直接跟老板说,我真的是生病了,不是我不来公司,而是真的来不了,我知道你不太高兴,但病不是我能控制的东西。他说,其实他也没有很不高兴,只是大家都有很多事情,压力都很大。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就比以前好多了。
  
  在华尔街,
  我们没有优势,只有劣势
  
  在华尔街工作,有两点必须具备:第一点就是专业素质。打铁还得自身硬,要对你自己的产品非常了解,而且对大的形势要有自己的判断,要不停地了解每天股市、债券及与之有关的任何国际形势。第二点是与人打交道的沟通能力。一切事情到了最后,都得靠你的沟通能力,你的人脉关系,只有人脉关系能决定你的成败,它可以一步一步地帮着你往上走。这就是结果好,一切都好。
  我对华尔街的感受,打一个比方来说,华尔街的确是一个战场。这不是一个新的比喻,但的确是非常准确的比喻。我深刻地体会到它的残酷性,谁要是不行马上就被淘汰。我老板经常讲:“不要以为你们有什么了不起,你们要走,我随时可以找到大把大把的人来代替你们。”任何时候,每一分钟做的事情,你都必须是今天做得好,明天做得更好,永远都是在不停地挑战自己,不然这个地方真的是没有办法给你一席之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