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乾隆“肃贪”

作者:葛剑雄




  在清朝的历史上,尹壮图算不上是什么名人,他虽官居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却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但他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至五十六年初的一段经历却值得读史者重视,至今仍能发人深省。
  原来乾隆皇帝晚年,如发现各省总督、巡抚有错误或不称职的,往往采取罚款的办法,只要交了罚金就万事大吉。尹壮图认为这样做很不得体,于是就上了一疏:
  督抚们自己犯了错误,皇上圣恩不马上撤他们的职。罚若干万两银子充公,也有督抚自己请求认罚若干万两的。这样做的结果,贪残的官员就以此为借口大饱私囊,就是清廉的也不得不指望下属赞助,以后遇到亏空营私一类重案,难免不会千方百计加以庇护。所以罚银虽然很严。却非但不能使他们感到羞愧和恐惧,反而会滋长无所谓的念头,请永远停止这一做法,将罚款改为记大过若干次。如这些人才识平庸,或者撤职罢官,或者调任京官。不要再让他们担任地方要职。
  尹壮图的意见显然并无不当,却在无意中犯了乾隆的大忌。原来当时吏治废弛,腐败成风,贪赃公行,督抚中的贪官污吏比比皆是。乾隆一方面要粉饰太平,所以除非实在掩盖不住,否则对督抚们绝不公开处理;另一方面又要显示自己明察秋毫,对督抚们不时要找些过失。由于乾隆挥金如土,国库早已逐渐空虚,让臣下自愿缴纳罚款,既没有横征暴敛的恶名,又增加了“计划外”收入,岂不妙战!至于督抚们的钱从哪里来,就只能不闻不问了。尹壮图要改变这一做法,不仅断了乾隆的财路,而且等于是要他认错。如果真依了尹壮图的意见,不少督抚就得公开处分,大案要案一多,岂不是向歌舞升平的大好形势和他这位圣明天子脸上抹黑?
  刚度过八十大寿庆典的乾隆头脑十分清楚,他知道要堵住尹壮图的口并非难事,要维护自己的光辉形象和国家的大好形势却要费一番心思,至少要先弄清楚尹壮图究竟掌握了多少证据。十一月十九日(1790年12月24日),乾隆亲临乾清门听政。下了这样一道上谕:
  一些督抚拿了优厚的俸禄,不能尽职,所以给予罚款充公的处分。让他们自己拿出钱来弥补罪过,只是偶然的做法,并没有形成制度。假如有人胆敢乘机向属员摊派,就是贪污徇私。自蹈重罪。要是将他们撤职罢官,或调任京官,名义上是加重处分,实际上反而宽大,他们都得感谢你尹壮图这个建议了。为爱惜人才起见,不计较他们偶然的过失,从宽处理,照样录用。即使给予罚款。也都留作地方工程公用。这是考虑到督抚俸禄优厚,所犯错误还不到违法的程度,才采用罚款,以示薄惩。……但督抚中可能有人辜负了我的恩惠,昧着良心,以筹措公费为由,向部属伸手,而部属们也乘机摊派搜括以讨好上司,这种人也不能保证没有。……尹壮图既然上了这样的疏,当然必定确有见闻,应该将具体事实报上来。朕必定严加追究,从重处罚,决不稍有姑息。
  尹壮图见上说了一番不得不如此的苦衷,又是一派虚心纳谏的态度,就将自己的见闻如实上报,殊不知正好落入了乾隆的圈套:
  各省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我在经过的直隶、山东、河南、湖广、江、浙、广西、贵州、云南等省考察官吏是否贤良,过往客商和当地百姓有一半都皱着眉头,摇头叹息。但要问下令摊派或奉迎搜括的人,他们上司和下属之间内部勾结,外面人岂能了解?请皇上选派满洲大臣和我一起去各省秘密调查财政亏空的情况。
  乾隆见引蛇出洞的目的已经达到,而尹壮图又没有掌握督抚们的具体罪证,立即穷追不舍。对尹的批判也开始上纲上线,十二月二十一日下了上谕:
  尹壮图的覆奏朕反复看了几遍,并未指实一人一事,仍然只是拼凑一些没有根据的内客,拿空话来搪塞。朕临御五十五年,对待百姓像子女一样,恩施优渥,四次普免天下钱粮,两次普免各省漕银,补助抚恤,救济贷款,贫穷百姓都受到实惠,这不是家喻户晓的事实吗?有天良的小民,感恩戴德还来不及,何至于“蹙额兴叹”,聚在一起发泄牢骚不满呢?或许这是尹壮图在途中偶然遇到一二受赋役困扰的小民向他陈诉,就应当据实奏闻,朕必定差大臣去调查办理。
  尹壮图要求选派满洲大臣,同他秘密往各省盘查亏空,朝廷从来没有这样的制度。况且各省吏治不同,仓库充足的自然不需盘查,即使偶然有亏缺的。一听到钦差起程的消息,早已设法弥补,名义上是盘查,实际上还是有名无实。合计天下州县,不下千余,即使经历数年,也不能全部查遍。其实尹壮图心里也明白,这事是办不到的,不过是自己掂量学问才干都属平庸,在朝廷不能升为侍郎,外放派不到学政,至于尚书、督抚的职位更难梦想,想借此奏折显示才能,或许能侥幸录用,又可借盘查为名,沿途进行恐吓讹诈,希望得到贿赂好处,可以名利兼收,此等居心。岂能逃得了朕的洞察?
  让尹壮图将所奏直隶等省亏空在何处,兴叹的商民究竟是什么人,月选官议论某一职位亏空若干又是听自何人传说,一个个指实覆奏。若果然查询得实,朕从不肯让他们蒙混过关,自有办法。尹壮图不可仅用空言假话搪塞,自蹈欺罔的罪过!
  此时尹壮图才知道上了乾隆大当,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马上写了认罪书,承认自己措词不当,请求皇上治罪。但乾隆却不肯就此罢休,而是要充分利用这个跳出来的反而教员,在二十三日又下了上渝。
  他首先指责尹壮图提这样的建议是为了讨好各省督抚,然后对尹的言词严加驳斥:“若谓普天之下,岂不堪命,竟至疾首蹙额,怨及朕躬,则断断无此情理,朕不肯受其咎。”“尹壮图于朕爱民勤政之意,懵然罔察,忍为此蹙额兴叹之语,几于摇惑人心,岂伊自外生成,独非大清之民乎?”简直是自绝于人民!
  于是乾隆命户部侍郎庆成(满族人)带了尹壮图到山西省“切实盘查”,如有亏缺就治地方官的罪,“若所盘查仓库毫无亏缺,则是尹壮图以捕风捉影之谈,为沽名钓誉之举,不但诬地方官以贪污之罪,并将天下亿兆民人感戴真诚,全为泯灭,而朕五十五年以来子惠元元(将百姓当作子女)之实政实心,几等于暴敛横征之世。试令尹壮图清夜扪心,亦何忍为此耶?”他下令将“朕办理庶务之苦心及尹壮图莠言乱政之处”布告天下。爱憎分明的大臣们立即上书,要求将尹壮图撤职查办。可以肯定,全国大小臣工声讨尹壮图的滔天罪行,歌颂乾隆勤政爱民,洞察一切的奏章会像雪片一样飞向北京。乾隆却坚持让“事实”说话,对尹壮图不作组织处理,让他以高级官员的身份到各处“任意盘查”。
  其实尹壮图盘查的结果已不问可知了。且不说各省地方官已有了充分准备的时间,要是真的给尹壮图查出什么问题,岂不辜负了皇上“办理庶务之苦心”,与“尹壮图莠言乱政”同流合污了吗?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地方官绝不会有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