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时代》封面的中国情结

作者:李 辉




  亨利·R.卢斯(Henry R.Luce),1923年在纽约创办了《时代》周刊,创建了一个世界性的媒体帝国;他作为一个美国传教士的后代。从1898年4月到1912年秋天,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中国一直是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纽带,是他的梦想中的重要场景。他以他的方式,延续着父辈与中国的特殊关联,延续着父辈宗教的、教育的梦想。正是有着这样的个人渊源和历史背景,《时代》与中国的故事才由他开始,也在他身后延续。
  《时代》问世伊始,它的有创新意义的封面设计也带给读者一种新鲜感,这就是沿袭至今的封面人物。
  成为《时代》第一个封面人物的是美国国会议员卡农(JosephGurney Cannon,1836-1926),1923年2月他在86岁时退休。关于卡农,《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说:“美国政治家、资深众议院议员,1872年进人众议院,1923年退休,在众议院46年。他是一位坚定的保守主义者和忠诚的共和党人,1903-1911年担任议长,人称‘乔大叔’。”作为一个老资格的政治家,“乔大叔”亲历了美国从二流强国一跃而成世界第一大国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帝国走向顶峰的开始。选择他作为创刊号封面人物,正好吻合了卢斯关于美国的梦想。
  就这样,从卡农开始,一个个新闻人物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封面上一个大大的红色方框,红框里是封面人物的肖像画或者照片,固定的版式和特点沿袭至今。随着时间的延续,它形成了一种传统,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更成了今天《时代》主政者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第一个成为《时代》封面人物的中国人是北洋军阀吴佩孚,时间在1924年。此时,他的威望与权力正处在巅峰,直奉军阀则正在交战。
  从此,每一次中国封面人物的出现,都伴随着当时的风云变幻。
  蒋介石1927年的首次出现,伴随着中国大革命的大起大落;冯玉祥1928年的出现,伴随着蒋冯联盟的形成;溥仪1934年的出现,伴随着“满洲国”的成立;蒋介石、宋美龄1938年联袂成为年度人物,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陈诚1941年的出现,伴随着重庆大轰炸艰难的日子;毛泽东1949年2月的首次出现,伴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共产党新政权的开始;周恩来1951年的首次出现,伴随着朝鲜战争的进行;罗瑞卿1956年的出现,伴随着1955年肃反运动的结束;李富春1961年的出现,伴随着“三年灾害”后经济政策的调整;林彪1966年秋天的出现,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邓小平1976年年初的首次出现,伴随着他的复出以及能否接替病中的周恩来;江青1977年的出现,伴随着她的失败和“文革”的结束:1979、1986年邓小平两度成为年度人物,伴随着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行程;邓小平1997年的最后一次出现,伴随着他的去世和20世纪即将结束;在长达6年的空白之后,2003年春天再次出现的则是一个戴口罩的普通中同人,伴随的是SARS肆虐神州大地……
  一个个封面人物把漫长历史断断续续地串联起来,成为今天描述中国的一种特殊线索。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24年吴佩孚第一次出现,到2003年SARS上封面,《时代》上的中国封面人物约为50多人次。如果把与中国事件有关的外国人包括在内,如抗战期间的史迪威、陈纳德,国共内战时期的马歇尔,1972年首次访华的尼克松,大约为60多人次。在80年间总数达4000多次的封面人物中,与中国有关的次数似乎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如果将之放在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则另当别论。
  列努斯的《谁在(时代)封面上?》,集中研究了1923-1977年间《时代》封面人物。他运用统计学的方式,列举出不同表格,从不同专题进行分析,对于我们了解《时代》封面人物的职业、国籍、年龄、性别等特点颇有帮助。根据他的统计,在2814个封面上总数为3336人次的封面人物中,美国人2294次,占了68.80%;世界所有其他国家一共占31.20%;而在这些国家中,名列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英国,193次,5.80%;苏联,125次,3.75%;法国,85次,2.50%:德国,82次,2.40%;中国52次,1.60%。由此可见,中国封面人物的次数并不为少。
  从个人出现次数的统计排序来看,中国人物也颇为重要。毛泽东,12次,名列第12;蒋介石,10次,名列第17;周恩来,8次,名列第22。列努斯的统计只到1977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是在1976年,在随后的20年里,他先后共出现了9次。他的排序也比较靠前。
  从女性角度,中国封面人物也引人注目。女性在封面人物中的比例很小,大约在10%左右。中国封面人物中有两名女性,一是宋美龄,一是江青。根据列努斯统计,截至1977年1月,全世界只有5位女性出现过4次或4次以上。宋美龄先后出现过3次,显然属于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之一。同时,她还以蒋介石夫人的身份作为年度人物在1938年出现过。而截至1977年,只有4次选定女性为年度人物。另外3次分别是:1936年度人物辛普森夫人(温莎公爵夫人);1952年度人物伊丽莎白女王二世;1975年度人物为12位女性。
  邓小平短短几年间,先后成为1978年、1985年的年度人物,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这在《时代》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列努斯分析过:“至今已经有65个不同的人被推选为年度人物。然而,他们当中只有20人(31%)曾被4次或更多次登上封面。”邓小平一共出现过9次,并两次当选年度人物,其重要性显然在所有封面人物中名列前茅。我根据《<时代>75年(1923—1998)》一书刊载的年度人物封面统计了一下,从1928年第一次出现年度人物到1998年的70年间,有10个人两次或三次当选为年度人物。除罗斯福一人是3次之外,其余均为2次,他们分别是:斯大林、丘吉尔、马歇尔、艾森豪威尔、杜鲁门、尼克松、里根、邓小平、戈尔巴乔夫。
  卢斯及其《时代》对中国的关注,无疑与20世纪初美国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亚洲、转向中国密切相关。早在卢斯的父辈们来到中国传教时,美国政治家、商人就注意到了中国这个东方古国潜在的巨大市场,他们一直关注并试图影响中国在历史变化过程中的走向。在卢斯看来,已经成为帝国的美国在二战期间开始了“美国世纪”,而这一“美国世纪”与参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事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卢斯为美国的强盛而自豪。他的传记中写到,卢斯在中国时与父母生活在舒适、富裕的小天地里,而小院外面他所目睹的是贫穷、落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