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联合国新掌门潘基文

作者:郑佳节




  
  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是韩国巨济潘氏的后裔,而韩国巨济潘氏之源是在福建。
  
  聪颖的“英语神童”
  
  1944年6月13日,潘基文出生在韩国忠清北道阴城郡。父亲从事仓库经营,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潘基文是家里四男二女中的长子,小学时因为学习成绩好而出名。小学一年级时潘基文全家搬到了忠州。在学校读书期间,他的成绩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而且还担任班长,是一个优秀的“模范生”。起初家境还算殷实,少年时期的潘基文才得以受到了较好的教育。然而好景不长,50年代末因为父亲经营不善,家境逐渐衰落,于是潘基文毅然走上勤工俭学的道路,并最终顺利完成了学业。
  潘基文能有今天,首先应归功于他的英语实力。忠州初中时期,英语教师要求学生每天抄写10遍当天所学的内容。潘基文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并背诵全文。高一时,他还与同班同学编写英语教材。忠州化肥厂也对潘基文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当时,20名美国工程师及其家属常驻该厂。潘基文的同乡前辈安永秀说:“美国工程师的夫人们轮流到学校教英语会话,但忠州高中的潘基文同学最为突出。只要是英文文章,潘基文就背下来,甚至在走路时也在背。简直就像疯子一样。”
  因为潘基文在忠州以英语实力强而闻名,所以他在高二时就被选为参与红十字会主管的“外国学生访美计划(VISITA)”。当时在韩国只有4个名额,但是来自小城市忠州的潘基文还是当选了。弟弟潘基相(企业家)回忆说:“当时该‘事件’轰动了忠州市。”因此,潘基文获得了“忠州英语神童”的美誉。
  1962年,美国红十字会举办“外国学生访美活动”,通过英语演讲比赛选拔才俊。18岁的潘基文作为全国选拔出的学生代表访美,一起与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会面并合影留念。这次经历使得潘基文立志要当一名外交官。
  少年时期的这段访美经历,还促成了潘基文的美满姻缘。离乡赴美前,当时忠州女子高中学生在农假时期制作“福袋”,让潘基文交给美国人。其中作为代表将“福袋”送给潘基文的是忠州女子高中的学生会会长柳淳泽,后来成了潘基文的妻子。两人生下二女一男。高中毕业后,潘基文考入韩国最高学府国立首尔大学,并如愿以偿地学习外交学专业。
  1970年5月,潘基文从国立首尔大学外交学系毕业,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外交部(外交通商部前身)高级公务员考试。他进入外交部后从最基层做起,一步步升迁,逐渐担任韩国驻美总领事、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等要职,从而实现了少年时当外交官的梦想。好学不倦的他,后来又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行政学硕士学位。
  
  职业外交官
  
  潘基文在事业上是幸运的,并屡屡获得幸运女神的眷顾。踏入外交部之初,他选择驻印度领事馆而非外交部原定的驻美大使馆作为自己外交事业的起航之地。据潘基文的弟弟回忆,哥哥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在印度的消费水平较低,因此可以攒下更多的钱以贴补家用。而驻印度的经历却成为潘基文外交生涯的幸运起点——他遇到了总领事卢信永这位事业上的“伯乐”。卢信永对潘基文的能力和人品十分赏识,而卢信永本人也是韩国政治、外交界的栋梁之才。1973年,韩印两国关系由领事级升格为大使级,卢升任大使,后来又出任位高权重的安企部长和国务总理等职。在他的提拔和引荐下,潘基文平步青云,以三秘之衔被破格晋升为通常由一秘担任的礼宾秘书。金泳三总统执政期间(1993~1998年),潘基文更是备受重用,相继担任外交部次官补、青瓦台首席礼宾秘书和外交首席安保秘书等职务。
  
  金大中总统在任期间(1998~2003年),潘基文在事业上一度并不顺利。1998年被派往奥地利任大使,到2000年才被任命为外交部次官。2001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韩时,因工作组失误,在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明确载入了维护和强化《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条款。美方将此举视为对自己的“公然忤逆”,韩美关系出现了裂痕,为此金大中不得不在访美时再三道歉。潘基文与时任外长双双遭问责而被解职。在那段时间里,被取消了专车的他成为普通“地铁族”一员,情绪十分低落,内心也深感愧疚。所幸这种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4个月后形势出现了转机——新任外长韩升洙恰好担任联大轮值主席,起用潘基文担任其秘书室长兼常驻联合国代表。尽管有人对此冷嘲热讽,说他以堂堂外交部次官的级别屈就司局级之职。不过事实证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工作经历为潘基文日后的成功竞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卢武铉上台后,潘基文终于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二个春天。先是回国就任青瓦台外交顾问,2004年1月又出任外长。身为一部之长,潘基文更加感到责任的重大,工作更为勤奋和忘我。就其辛劳程度而言,堪称整个部内的“楷模”,因而获得同事们赠送的“工作狂”称号。据说其助手必须在每天凌晨5点半前到其官邸候命。
  然而,他的外长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美国对卢武铉政府的自主意识多有不快,两国关系一度龃龉频生。潘基文充分借助其在美国留学时构筑的广泛的人际关系,为化解矛盾发挥了独特作用。2005年6月,他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因韩国政府拒绝从伊拉克撤出军队并执意增派,导致一名韩国人在当地遭绑架后被血腥斩首。噩耗传来,韩国上下一片哗然,原本就对政府出兵不满的韩国民众顿时将矛头指向外交通商部,指责其应对不力,施救迟缓,潘基文肩上的压力陡增,一度险遭罢免。
  同僚对潘基文的评价是:勤奋、沉稳,具有出色的口才和非同寻常的记忆力。此外,潘基文外貌温文尔雅,待人亲切诚恳,头脑敏捷,观察细致。他在外交通商部有个“主事”的绰号,主事是古代新罗时期的官职,潘基文得到这一绰号,是因为不管把多么琐碎的业务交给他,他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妥当。
  
  公认的“美国通”
  
  潘基文在职业外交生涯中与美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被公认为是韩国外交界的“美国通”。
  潘基文曾先后担任韩国驻新德里外交官、外交部联合国课长、美洲局长、负责外交政策企划的次官、韩国驻联合国代表和驻奥地利大使。1996年11月,潘基文任总统府秘书室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后任总统外交政策顾问。
  在外交领域36年的历练也为潘基文带来较高声望。前总统顾问张成旻(音译)介绍说,潘基文精通英语、法语,并且熟悉德语和日语,言谈温和、举止谦逊的风格使他在外交通商部非常受欢迎,也很难从他身上找到问题和缺点。张成旻这样形容潘基文:“你难以找到一个真正讨厌他的人。”他最负盛名的特长是出色的口才和非常优秀的记忆力,能够敏锐地抓住每一个细节。此外,他还善于灵巧地闪躲媒体和对手提问中的种种陷阱。他常常面带微笑,态度十分温和,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还被西方媒体评价为“和蔼可亲的外交官”。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潘基文先后在韩国驻美国大使馆、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担任要职,加上在美国的留学,他前后在美国的时间超过10年。他在国内也长期负责美国事务,熟悉美国现实情况,在美国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
  
  朝核问题斡旋人
  
  2004年1月16日开始,潘基文出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韩国联合通讯社曾报道说,潘基文也是韩国外交通商部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长官之一。
  潘基文在出任外长后,韩国政府最重要的外交课题之一就是解决2002年爆发的朝鲜半岛核问题,推动六方会谈,作为外长,潘基文为六方会谈展开了积极斡旋,在有关国家之间展开频繁的穿梭外交,成为韩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作用的关键人物。
  2003年8月14日,韩国外交通商部对外宣布,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六方,将于8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谈,就解决朝鲜核问题进行磋商。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谈标志着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