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第二次台海危机期间微妙的美台关系

作者:黄文娟




  本文为台湾学子黄文娟依据台湾和美国的档案材料撰写,本刊摘选其主要内容,以有助于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1958年台海危机的实况。由于本文作者来自台湾,有些内容引自档案文件,为尊重原文起见,对有些用词习惯未作改动和处理。文中的小标题为本刊编辑另拟。
  
  中共已经在金门对面原未使用的机场部署战斗机,但无轰炸机,此举可能是要转移注意力,也可能是集结兵力准备行动
  
  1958年7月,中东局势日益紧张,金马当面解放军也活动频繁,蒋介石即饬“国防部”转令三军提高警觉,自7月17日12时起,进入紧急战备驻防。21日,在蒋介石召集的会谈中,俞大维向包括美国驻台大使庄莱德、驻台协防司令部司令史慕德等与会人员分析,三周之内,解放军必定攻打金门。29日,解放军空军在汕头附近击落国民党两架F-84飞机,开始了第二次台海危机前一连串的小型战斗。
  在发生国民党军飞机遭解放军击落的事件后,俞大维在同史慕德会谈时,强调中国大陆在沿海地区的机场部署米格-17的严重性,这显示解放军即将进攻的意图,他建议美国从心理角度考虑向台湾进驻先进的战斗机群。不过,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依据相关情报判断,中国的增强兵力与军事移防,均不足以显示有采取攻势行动的意图。美国驻台官员获得指示,要求国民党克制,不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认为,部署F-100战斗机确实有心理作用,但不要声张,避免引发紧张。
  7月31日,赫鲁晓夫访问北京。8月1日,在解放军建军周年纪念大会上,“解放台湾”的宣传主题被置于要求美军“滚出中东”之前。2日起,解放军空军部队开始进驻广东澄海、福建龙溪等机场。美国太平洋区总司令部也开始设立危机日志。4日,《人民日报》刊载赫鲁晓夫与毛泽东的会谈公报。同日,蒋介石同庄莱德和史慕德会谈时,强调赫毛会谈的严重性,并要求美国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防卫台湾。5日,俞大维向史慕德要求请艾森豪威尔发表公开声明,宣布在当时形势下对金门或马祖的进攻就是对台湾的威胁,并进行武力示威和运交响尾蛇空对空飞弹;史慕德则表示军事方面将全力而为,但政治事宜则要国民党通过外交渠道进行。6日,台北宣布进入紧急备战状态。7日,国民党侦察机再度与解放军空战;“外交部”部长叶公超正式向庄莱德提出相关要求。21日,国民党更改派叶公超担任驻美大使,专责对美交涉事宜。
  面对台海局势的变化,8月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会议,中情局局长杜勒斯在会上指出台海地区的形势“正在升温”,中共已经在金门对面原未使用的机场部署战斗机,但无轰炸机,此举可能是要转移注意力,也可能是集结兵力准备行动。国民党“已经做出强烈反应”,并“为了自己的目的过分夸大局势的发展”。但由于解放军的陆军或海军并未集结,他看不出中国有立即准备入侵的迹象。副国务卿赫特则认为蒋介石的态度很重要,担心他会主动对大陆发动攻击。艾森豪威尔最后总结,按照《台湾决议案》,除非美国认为中国的空中攻击行动是进攻台湾的前奏,否则没有理由去防卫沿海岛屿。
  
  美国向国民党确认,来自中国大陆机场的大规模进攻将被视为攻击台湾
  
  8月8日,国务院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劳伯森致杜勒斯一份备忘录,他认为解放军空军进驻汕头和厦门附近的机场,很可能是试探国民党及美国反应的第一个行动。当中国完全进驻这些空军基地后,下一步极有可能夺取台海制空权,封锁沿海岛屿,迫使国民党面临消耗战或撤退。中国也可能企图在沿海岛屿制造危机,以便要求参加大国首脑会议。如果中国成功封锁沿海岛屿,而美国不支援国民党,将严重损害其士气,导致双方关系的极度紧张,也将对美国在远东地区面临共产主义威胁的盟国产生严重的影响。
  8月12日,杜勒斯同艾森豪威尔讨论台海局势。杜勒斯分析,在过去的5年内,国民党已经把沿海岛屿同台湾的防卫紧密联结。他建议美国应考虑把解放军对沿海岛屿的进攻,视同对台湾的攻击。杜勒斯还说,也许中国和苏联一起来试探美国,看看苏联拥有弹道导弹能否削弱美国在全球的决心。因此,丧失台湾将对美国在远东的地位产生致命的打击。艾森豪威尔则认为,金马本身无助于中共对台湾的进攻,因为这种进攻需要舰只运输;但他也相信关键的问题是要分析和评估士气的重要性,因此他同意杜勒斯在记者会时声明:沿海岛屿与台湾密切关联,对其发动攻击不可能不使美国介入。
  在此期间,美国驻苏联大使被苏联官员告知,美苏迟早要解决台湾问题,因为现存的情况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波兰也传出苏联答应提供中国核子武器的消息。国民党除继续向美国要求军援、敦促美国发表协防金马的声明,及解除对国民党军事攻击中国大陆的限制外,《纽约时报》台湾发出的报道也指出,国民党决定继续从事在大陆上空的侦察飞行,国民党预料解放军将发动攻击,因为中国现行使用的战术与攻击大陈时的战术类似。
  面对日趋紧张的情势,美国国务院和参谋长联席会议讨论后一致同意,沿海岛屿的丧失将导致对台湾的进攻;参谋长联席会议并规划:一、若解放军封锁沿海岛屿,美国将提供国民党军队空中掩护与海上运输和补给;二、若解放军空军袭击台湾,而台湾空军无法抵御时才可动用美国空军;若解放军轰炸台澎,美国将攻击大陆机场;三、若解放军进攻沿海岛屿,美国除提供海空军保护,以击退进攻外,还将通报联合国;四、若解放军进攻台澎,美国将全力击退进攻。为使美国的介入发挥作用,在上述二至四项,参谋长们均提到动用核武器。
  8月22日,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和中情局召开会议,决定指示驻台大使向国民党确认,来自中国大陆机场的大规模进攻将被视为是攻击台湾,按照《防约》的换文,将构成紧急状态,国民党可以进行报复。会议也决定加强国民党的力量,包括:第七舰队增加3艘航空母舰,在沿海岛屿附近水域(不进入台湾海峡)举行演习,增加美国战斗机在台湾地区的巡逻,提供军需装备及物资供应等。杜勒斯表示,美国应继续表现出欢迎进行战斗的姿态,因为这更能起威慑作用。对于是否公开声明美国的立场,则决定藉杜勒斯函复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代理主席摩根的方式进行表述,但就在信函发表的同一天,8月23日,爆发了第二次的台海危机。
  
  在美国看来,危机的发生,部分是由于国民党利用沿海岛屿作为突击、心战、渗透敌后的基地,使中共受到激怒而挑起军事行动
  
  在金门炮战初期,国民党方面情报研判,解放军可能于炮击后发动登陆攻击,因此陆军部队特别注重弹药的节约,加上通讯线路多为炮火瘫痪,美方又要求国民党军队自制,致使反炮战的执行较为缓慢。至于运补的问题,在作业初期所使用的坦克登陆舰在炮火下卸载的困难度极高,为避免坐滩时间过长,增加被炮火命中的机会,海军必须选择在低潮时抢滩,高潮时退滩,下卸时间仅约两小时,下卸官兵也需在水深及腰的环境下徒手搬运弹药、军品,一旦炮火猛烈,又须暂停作业,致使运补效益无法满足需求。
  然而,在美国看来,危机的发生,部分是由于国民党利用沿海岛屿作为突击、心战、渗透敌后的基地,使中国受到激怒而挑起军事行动;不但华府高层认为国民党企图将美国卷入军事冲突,并伺机反攻大陆;第一线的驻台官员对蒋介石及国民党官员的作为也有所批评。史慕德指责台北太集中精神于美国没有帮忙,而忽略了自己计划无效,和他们未运用所拥有的装备。庄莱德则指出国民党没有采取行动来显示打开封锁的迫切性,其原因除是有意的保留实力,也可能是希望将美国拉进同中国的军事对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