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宁财神和“70后”的杂烩世界

作者:戴震东




  《武林外传》是一部充满“70后”标签的作品,只要你是这一代人,非常容易辨认这些东西,它们几乎都来自你成长中浸泡过的大众流行文化,从金庸、王朔、王小波、吴宗宪……到《六人行》。而它最大的特点,可以说是武侠和“网络感”。前者意味着宁财神心里有一个侠义温情的世界,而身为中国第一波网民,网络释放了连他自己都从来没有意识到的写作才华,并且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更重要的是,他的话语方式和精神空间也部分“网络化”了,这也是很多“70后”的共同经历,尽管当时在网络上灌水的人,并非人人都变成了“宁财神”、“李寻欢”和“安妮宝贝”。
  
  同福客栈里的武侠白日梦
  
  “风吹过,卷起了漫天红叶。枫林里的秋色似乎比林外更浓了。剑气袭人,天地间充满了凄凉肃杀之意……”(选自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卡”!宁财神缓缓睁开眼睛,在脑海中喊了一声停,随即从躺椅上坐起,今天的白日梦只好做到这里了。宁财神从裤袋里摸出震动的手机。
  “喂,你好。”
  “喂,是陈万宁(宁财神真名)老师吗?我是……”
  最近这段时间,来自媒体的电话几乎对陈万宁的手机进行了不间断轰炸。谁让大家爱看《武林外传》呢?无论多忙,宁财神总是放下手头事,很客气地回答记者的所有提问,尽管有些答案犹如背书般脱口而出。在许多同行眼里,宁财神算是很成功了。但在他看来,成功还远着呢,至于《武林外传》火遍大江南北的原因,他说:“纯属偶然,运气使然。”早年他在接受某网站采访时谈起自己宏志,说成功的意思大概就是“能在某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和一位特别好看的姑娘畅谈人生和理想,她会不会说话没关系,听着我说就行,我能连着呲一下午不带重样的,咱们追求的就是这种腻咕劲儿。”
  不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人和宁财神有着相似的阅读经历,那时说到作家张嘴就是金庸、王朔、王小波,讲到大侠就是乔峰、郭靖。宁财神念小学的时候,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本武打书,几乎是每个小男孩上课时偷看的书。小财神也把这些书奉若至宝,反复诵读。直至今日,还时而翻看,会心一笑。
  谁是大英雄?乔峰、郭靖、杨过、令狐冲、韦小宝……喜欢金庸笔下哪个男主人公,这多少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脾气。宁财神说,自己不愿意承受太重的东西,所以铁骨铮铮、千斤压肩的乔峰成不了他的偶像,而放荡不羁、任意自由的令狐冲更合他的胃口。谈起韦小宝,宁财神夸赞了金庸的前瞻性。“这是典型的八十年代,自己要的东西自己心里清楚得很。很适合这个社会,讲义气又会做人,出了事还能全身而退。”
  不过论交朋友,韦小宝和令狐冲就都免了,谁都不喜欢危急关头哪儿都找不着的哥们。“朋友还是郭靖好,只要他认你是哥们,何止是两肋插刀。”宁财神说,自己的朋友不多,但个个都对他很好,所以他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温暖,而他的剧本《都市男女》、《健康快车》、《武林外传》,在人际关系上也从来没有任何紧张。
  在宁财神的笔下,也有“铁哥们”这一类的人物,《武林外传》里的白展堂,为人仗义大气,做事得体,照顾周全,当然也有点臭美。说起白展堂的原型,不少人说是《七侠五义》里的白玉堂,可是有心的观众发现,白展堂身上还有不少楚留香的影子。某集交待老白往事,说他何以名震江湖:皇帝赏了某将军一只玉杯,将军把杯子里三层外三层上了锁,但一个人影晃过,杯子就无影无踪了。熟悉古龙作品的观众一眼就看出,这分明是楚留香的故事。
  《武林外传》虽然写下了泱泱八十集,但宁财神的武侠瘾还没过足。刚开拍的那阵子,宁财神一直在片场指指点点,给导演出谋划策,但时间一长也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客串了几个小角色,过把戏瘾就撤了。没人请他做导演,宁财神就在自己的梦里一展身手,他平日喜欢做白日梦,闲来两眼一闭,想象自己的武侠世界。在梦境里他不扮演任何儿女情长、忠肝义胆的大侠,就是要做一回导演。“这梦里有分镜头,凡是能用得上的特技全都上,风格要大写意的那种,很有魏晋风度的味道。”
  宁财神的写意更为传统,不是《东邪西毒》式的,“很多年之后,我有一个绰号叫做西毒……”,那是更像徐克、程小东的风格。他喜欢看电影,当年在大学里谈恋爱,由于手头不宽裕,他靠贩盗版CD、卡带和牛仔裤赚钱,得以常常在电影院里出双入对。当时很多文艺气质的青年都吵着嚷着看嚼不烂的艺术片,但学财经专业的宁财神没这嗜好,他说自己只看大片,越大越好。而当年则是徐克、程小东的铁杆粉丝,现在还老拿《黄飞鸿》系列的碟片出来观摩。最近李连杰的新片《霍元甲》受到媒体批评,宁财神就挺身而出在自己的博客上为其辩解,也看出他对功夫片的一番痴情。
  对如今电视机里打打杀杀的武侠片,宁财神有很大意见。《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说,《武林外传》就是一部“反武侠”电视剧。宁财神反对“暴力武侠”,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大侠都没有手刃他人的权力,电视剧不该弘扬这个。于是他就站出来,揪一揪武侠剧的小辫子。在《武林外传》里,郭芙蓉的“排山倒海”常常失灵,因为解决问题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宽容的关系。
  
  网络和搞笑
  
  “宁财神 / 住在北京的上海人 / 大学专业国际金融 / 曾做过数年期货 / 数次破产后无以为生 / 只能重操旧业 / 开始平面设计的生涯(因自幼学画) / 从设计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 唯有逐渐增厚的作品集能聊以自慰 / 最希望在2000年大展中有自己的作品”。
  这是在网络上能找着的有关宁财神最早的自我介绍资料了,相传取自当年他的个人主页,差不多该是2000年前后。虽然主页如今是无从稽考,但内容经查应是属实。2000这一年,宁财神渐渐从他赖以成名的网络上退去,开始了他的编剧生涯。
  1991年,宁财神以少年大学生的身份考进了上海某高校,毕业后他跟随朋友来到北京,干着与自己专业相干的工作,期货交易。金融工作的风险很高,宁财神在北京的事业一直起起伏伏,他的业余爱好和其他年轻人没什么区别,听歌,看碟。那时候,流行歌曲他喜欢张学友,电影自然最迷周星驰。
  电视连续剧、流行歌曲、电影——“70后”是在香港流行文化中长大的一代,直到现在说起《射雕英雄传》、周润发、张国荣……还是眉飞色舞。宁财神也不例外,“我受香港通俗文化影响比较大,音乐和电影都偏好那里的。”《武林外传》的某集把第五代导演狠狠地调侃了一把,“他们的电影挺好,就是我不喜欢。”
  别看现在是红编剧,小学时,宁财神的作文一直都没及格过,他也一直不觉得自己有文字方面的天赋。在1997年之前,他没有用文字来表达感情的习惯。1996年,宁财神的公司破产,他独自一人在北京经历了一段凄风惨雨的日子,据说当时他还爱着一个最后离他而去的女孩子。或许是不愿再提这段日子,采访时,宁财神中止了一会儿。
  宁财神接受某网站采访时说,“她从家搬走那天,我几乎快把电脑砸了,后来一算钱觉得不合适,就光摔了个鼠标。所以想在这儿假迷三道劝那帮在网上没日没夜瞎泡的哥们儿:网恋忒危险。”
  1997年,宁财神第一次听说Internet网,如今的娃娃十多岁就已能击键如飞地与人在网上交流了,而那时二十三岁的宁财神才是中国第一批接触网络的网民。自从走进四通(新浪网前身)聊天室后,宁财神的网瘾便一发不可收拾,每月上网的开支都超过千元。当时宁财神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又无钱送人家礼物,只得写点酸文章讨巧。“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而写、为写而写、为了练打字而写、为了骗取美眉的欢心而写,当然,最可心儿的目的,是为了那些个在网上度过的美丽而绵长的夜晚而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