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微软前大中华区总裁唐骏访谈录

作者:谢卫群




  
  唐骏是微软前大中华区的总裁(GTEC),他倡导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补充了微软总部严格的数字化管理在中国地区的不足,因而将大中华区的技术支持中心变成了全球技术中心。
  
  谢卫群:在GTEC体验了一段时间,我有一个感觉,你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有微软的框架和元素,但是,又有很多理念不是微软的,独立于微软之外。比如许多人情化的管理,就与微软以及许多美国公司的管理很不相同,是这样吗?
  唐骏:微软有许多的部门,大的管理模式都是一致的,比如严格的数字化管理等。但是,许多部门在各自的管理中又有许多的不同。在GTEC,就有许多管理理念和方式与微软其他部门不一样。这些不同是我多年的积累和梦想,并在GTEC得到了实践和发挥。
  在GTEC,我一边管理,一边总结。我想,像中国这样的历史悠久的国度,文化的管理是很重要的,我更希望用企业文化的理念来管理企业、管理员工。中国有悠久的文化,这种文化落到企业的管理上也很独特,人、情等一切都关系在一起。如果把人情化的管理理念拿到美国去应用,一定不会成功,人家甚至会觉得可笑。美国人下班就回家,而你要他留在公司继续学习和工作,美国人不仅不答应,可能还要抗议,除非他自己愿意。美国人强调个性,人们都希望自己去占据山头;而中国人不同,一定希望靠着组织这座大山。如果有困难、有需要得不到组织的关怀,一定会觉得组织对他不重视,也缺少凝聚力。这都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培养造成的。
  所以,我在经营GTEC的时候,就特别把公司装扮成个家。要知道,如果公司不像家,大家也可能到另外的地方去找家的感觉,去寻找依靠。我所扮演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是一位领导,又是一位家长。我自己感觉更像是一位看门老头!除了正常的管理,我还得常常留心,今天谁来了吗?今天谁又生病了?今天谁看上去又不高兴了!比如,员工加班的时候,我陪着员工,我知道我不能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但我坐在办公室让员工有一种感觉:不是我一个人在加班,经理还陪着我呢。这样员工工作起来就不会感到孤单,而且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谢卫群:在你的管理中,有些理念很特别,也很新颖。比如,“让他人伟大,自己才更伟大”这个理念,为什么要极力提倡这样的概念?
  唐骏:中国人的心态是自己做得好,成绩是大家的,中国人讲究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根据这样的心态,我提出了“让别人伟大,自己才更伟大”的理念。这跟美国的理念又不相同。美国人的理念是,首先要自己伟大,怎么能让别人先变得伟大?当然,美国人的逻辑也是有道理的。首先自己变得伟大,别人才可能伟大。当然自己都不伟大,怎样让他人伟大?
  我们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我们不提倡整天让着他人,这不可能。但是,我给他们一种理念:你都能让别人变得伟大,你不觉得自己更伟大吗?这样谈到团队合作,大家才可能融合在一起。我们创造一种氛围,员工与员工之间是姐妹、是兄弟的关系,大家像一家人。
  你参加过我们的年会,优秀员工都是员工自己评选出来的,高票者当选。我不参与,也没有控制权。我只评选总经理杰出奖,一年就几个人。员工上台领到优秀员工奖,下面的员工发自内心地为领奖人叫好。台上的领奖人也忍不住要感谢他的团队、他的亲人、朋友。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自己做得好不算好,要别人说我好才是真的好!中国人的文化是什么?宁愿他人负我,我也不负人。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所以我希望把这种文化理念和评价方式,变成跨国公司本土化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模式。
  谢卫群:采访中我发现,GTEC是一个很技术的公司,可很多员工却不是学技术的,很多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为什么?
  唐骏:为什么要选择非计算机专业的人?首先,我们选择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素质,是可以再造和培养的。其次,我不认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就学不好计算机,我就是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我学的是物理,后来也当了程序员,而且做得还不错。技术不好我也进不了微软。我是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不是。人只要努力,没有一个人不能做好。只要聪明,只要努力就够了,而专业知识是可塑的。如果一个企业把你招进来,把你的智慧都用尽了,最后让你走人,还说你不适应,这就不是成功的企业了。这个企业的经营者可以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但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是什么?事业要成功,而且要培养一批人出来。
  你在GTEC采访肯定有一种感觉,你看不出我们的员工是大学毕业才几年,他们办事、谈吐都很老练。我经常给他们讲一种理念:希望你们在GTEC工作1年,要比在外面工作3年、6年学到的东西还多。我要你学东西,尽管累一点,许多人可能工作很辛苦,但我还是逼他们学。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将获益终生。我可以说,GTEC的员工是工作最辛苦的,但我也可以说,他们所做的工作不是重复性的,重复性的工作我不要他们做。
  谢卫群:你就真的那么心善,从来没有炒过员工“鱿鱼”?
  唐骏:太少了。我可以说,全上海解雇员工最少的企业就是GTEC。我解雇了几个人,现在都历历在目,还能记住解雇的细节。
  谢卫群:能举例说明吗?
  唐骏:有一个员工刚来,他可能不太懂得或理解微软的文化,造成了一些失误。有一天,我在看这个员工的数据库。你知道,微软是严格的数字化管理。我每年也得接受总部的考核。我们有一套管理系统,而我可以随时调看任何一个员工的数据。由于种种原因,我感觉这个员工不是太理想。看着他的数据库,我发现有弄虚作假的现象。比如,我们有一个指标Utilization(员工劳动利用率),考核员工花了多少时间在工作上,他填的是72%,以后几天,我就仔细观察他,发现明明他给客户打一个电话是半小时,可是他填的是3个半小时。因为这个东西是虚的,而且都是自己填写,他为了达到一个理想的数字就随意填了。而且我查了一下,过去半年时间中,经常有这样的事发生。
  我觉得我不能接受。晚上9点半的时候,我看到这个数据,很难受很难受。于是,我给他发了一封邮件:明天早上,你和你的经理一起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
  第二天上午9点,我准时在办公室等他们。我问这个员工:你知道为什么找你来吗?他不说话,他知道心虚了。我说:我也不要你承认错误,但我要说,这不是一个员工应该做的事情。你把你的信誉毁了,把公司的信誉也毁了。虽然你只做了几次,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这是违背我的价值观的。我真的很伤心很伤心,我说:我现在要一个解决方案,你能不能提供给我?你们两个人回去做一个解决方案,因为经理也有责任,为什么经理不在员工做第一次的时候就抓住呢?我对他的经理说,明天早上9点,请你把解决方案放到我的桌上,如果这个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你们俩都留下,如果解决不了,对不起,你们俩都将被解雇。因为经理也有责任。
  当时,那个员工就哭了。他说,真的对不起,本来我只是想表现好点,没想到会是这样。我说,表现好一点是可以理解,但是,表现好是不可以做假的啊。我说:这是我到微软以来第一次看到有人做假,我很伤心。
  当天下午,这位员工就给我发了邮件:他说他要辞职,他认为这完全是他自己不好,而不能怪罪他的经理。
  谢卫群:很动人的故事!不过这是一个例外。有没有因业务不合格、不胜任而被解雇的?
  唐骏:有一个。这个员工刚进来的时候,总觉得通过面试还不错,于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尽管没有完全合格,也就是10%那一类人,属于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的那种。他是学文科的,本人没有那样的聪明。进来3个月不合格,我给他换了一个工作,还是不合格。我说我不给你换了,给你一个警告:再做3个月如果不合格,请你换个工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