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诸子书的史料价值





  在秦汉文献中,子部书的重要性仅次于史部。子部书不只表述了各家的思想,而且大致在政治、经济、宗教、风俗、科技等方面,都为研究秦汉史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史料。

  《新语》和《新书》西汉建国之初,总结秦亡、楚败、汉兴的经验教训是主要议题。《新语》和《新书》是其代表作。

  《新语》,上下二卷,共十二篇,陆贾撰。全书以黄老思想为核心,吸取儒学的部分主张,强调无为而治,政令统一,选贤用能,崇尚仁德。今本有后人改窜,以致有人疑其为伪书,未免失于偏颇。今人王利器《新语校注》是较好的读本。

  《新书》,又名《贾子》,贾谊撰。今本十五卷,计五十八篇(缺《问孝》和《礼容语》上)。书中提出以民为本,合理分摊赋役,重农抑商,加强对诸侯王国的限制,以及相关的治安之策,是研究汉初历史和贾谊思想的重要资料。原书亦经改窜,真伪错杂,应予以注意。《贾谊集》把《新书》与贾谊的其他奏疏、文赋汇为一编,颇便于用。

  《淮南子》和《春秋繁露》文景时期,诸侯王坐大,国家的统一受到威胁。是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还是鼓吹分裂割据,成为思想领域争论的焦点。贾谊《新书》已开其端,但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应推《淮南子》和武帝时问世的《春秋繁露》。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汉书·艺文志》言有内篇二十一篇,外篇二十三篇。今本唯存内篇。这书由淮南王刘安延请学人共同撰集,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兼取儒、法、阴阳五行诸家学说,为文景时期刘姓诸侯王企图保持封建割据的思想代表作,对了解朝廷与地方的政治斗争有较高参考价值。读这书时可用近人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并参考其《三余札记》。《春秋繁露》,十七卷,八十二篇,董仲舒撰。今本与《汉书》本传及《艺文志》所言篇数、篇名均不大相符。可见经后人重新整理,已非本貌。但其主要内容当仍是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以春秋公羊说为指导思想,提出一系列维护“大一统”的思想观点,又糅合阴阳五行学说,建立“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新体系,以迎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在当时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这书是了解西汉中期思想和政治状况的重要资料。读时应用清苏舆《春秋繁露义证》。

  《白虎通义》《白虎通义》,简称《白虎通》,又称《白虎通德论》,四卷,东汉班固等整理编纂。章帝为了统一思想,协调对儒学经典主要内容的理解,仿效宣帝时召开的石渠阁会议,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在白虎观会集天下今、古文名儒与有关政府官员,讨论五经异同,最后由章帝亲自裁定是非。《白虎通义》就是此次会议的总结,它把儒家学说与谶纬迷信紧密结合起来,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这是研究东汉思想史最基本的史料之一。清陈立《白虎通义疏证》是主要参考书。

  《论衡》和《新论》《论衡》,三十卷,王充撰。全书共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有录无文。王充博学多闻,勤于著述,是东汉初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家。他对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及唯心主义的神学思想体系,进行了无情的抨击。王充精通汉史,常据以阐发其主张,同时也提到了当时社会的不同风尚,因而此书是研究汉代社会史的有用资料。近人黄晖的《论衡校释》,引证丰富,注释精当,成就较大。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的《论衡注释》,释文简明,便于初学。

  《新论》,二十九篇,桓谭撰。桓谭反对谶纬,其主张与王充有不少共通之处。原书久佚,清严可均辑本较为完备,见《全后汉文》。王充、桓谭,本卷丁编都别有传。

  政论书东汉中晚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为拯世救俗,政论之作大兴。

  《潜夫论》,三十六篇,王符撰。王符因不满东汉后期的黑暗统治,隐居著书,痛讥时弊,不欲彰显其名,故名书曰《潜夫论》。这书强调民本思想,要求改变世家豪门垄断政治的局面,以达到重兴汉室的目的。这是了解东汉后期政治与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清汪继培撰,今人彭铎校证的《潜夫论笺》,颇便于用。

  《政论》,一卷,崔寔撰。这书以揭露东汉末年统治集团的腐朽奢靡生活为主要内容。原书早佚,辑本以清严可均所辑为佳,见《全后汉文》。《昌言》,仲长统撰,三十四篇。其性质与《政论》相类,仲长统对汉朝已不抱多大希望,也能较多摆脱传统经学的羁绊,冷静剖析汉朝衰败的历史原因,所以史料价值较大。对探讨玄学的起源,也有所帮助。原书亦佚,亦以严可均辑本为佳。

  《申鉴》,五卷,荀悦撰。这书恪守传统儒学,但反对谶纬迷信,又主张德刑并用,限制兼并,以缓和社会矛盾。书中还极力主张抑制权臣,维护封建等级秩序,以强化皇权。这是研究汉末思想的又一重要材料。版本以《四部丛刊》本为佳。

  《盐铁论》和农事书反映汉代经济思想和农业经济的史料有《盐铁论》和《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事书。

  《盐铁论》,十卷,凡六十篇,西汉桓宽编。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围绕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并经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将其整理改编,撰成此书。其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记述了会议正式辩论的经过及双方的主要观点。第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写会后双方对匈奴政策、法制等问题的争论要点。最后一篇是后序。全书真实生动、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汉武帝的主要经济政策及相关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诸问题,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另外,《史记》对桑弘羊的记述不够完备,《汉书》又未立专传。此书可以说是半部《桑弘羊传》,为研究这一重要人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书中不少篇章,文字晦涩难懂。近人郭沫若《盐铁论读本》,今人王利器《盐铁论校注》二书,对读者可有较大帮助。

  《氾胜之书》,十八篇,西汉氾胜之撰。胜之,成帝时人,曾为议郎。

  这是他指导关中农民耕作的生产经验的总结,为中国农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书中除记述主要作物的一般栽培技术外,还介绍了区种法、溲种法、耕田法、穗选法、稻田水温调节法、桑苗截干法等先进生产技术,是了解汉代农业史的宝贵史料。原书早佚,近人石声汉《氾胜之书今释》和万国鼎《氾胜之书辑释》是可供阅读的最佳辑本。

  《四民月令》,一卷,东汉崔寔撰。这书仿《礼记·月令》,按月记述地主庄园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反映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的面貌,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原书早佚,近人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和缪君愉《四民月令辑释》均可利用。

  《太平经》和《牟子理惑论》两汉时期,佛学东渐和早期道教初创,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影响。这时,有关宗教思想的著作主要有《太平经》和《牟子理惑论》。

  《太平经》,一百七十卷,今存五十七卷,是我国道教主要经典之一。

  此书源于东汉宫崇献给顺帝的《太平清领书》,以阴阳五行之说为基调,杂以巫觋之语。东汉统治者以为妖妄不经,藏而不用,因而只能在民间流传。其中神秘的五行说和朴素的平均思想,成为张角组织群众,发动黄巾起义的思想武器。以后,经历代信徒的推广和增衍,才形成一百七十卷的庞大规模。《太平经》对于探讨东汉早期道教的形成,及其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今人王明《太平经合校》是较好的读本。《道藏》中的唐闾、丘方远的《太平经钞》,保存了旧本的部分面貌。而佚名《太平圣君秘旨》,又有今本《太平经》所失载的内容,可以参考。

  《牟子理惑论》,或称《牟子》,或作《理惑论》,凡三十七篇,是我国最早的佛学经典之一。旧题东汉太尉牟融撰,或云苍梧太守牟子博撰,均不可信。此书当成于汉献帝建安年间,所述为佛教初入中国时,世人对佛教的不同看法,并进而主张佛学与儒家、道家之说相融合,以适应中国的政治需要和风俗民情。这是研究早期佛学史的宝贵资料。书早佚,《弘明集》中保存佚文较多,可资利用。

  《风俗通义》子书中的风俗书以《风俗通义》为代表。该书三十卷,今存十卷,东汉应劭撰。应劭博闻强识,著述甚丰。此书反映东汉社会的不同风俗,为研究两汉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其中多为纪传体史书所失载,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今人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和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是便于阅读的本子。

  天文数学书汉代自然科学类的存世之作,涉及天文、数学、医学等三个学科。

  《灵宪》、《浑天仪》,均为东汉张衡所撰,是汉代天文学中浑天说的代表作。二书均佚,清严可均《全后汉文》中有辑本。

  《周髀算经》,二卷,至迟成书于汉武帝时期,是先秦以来天文算学经验的总结。其天文学方面主张盖天说。数学方面的贡献,则表现在分数算法、开平方算法的运用,以及总结出勾股的定理。书存《算经十书》和《四部丛刊》中,有汉赵君卿注和唐李淳风注。

  《九章算术》,九卷,当成书于东汉和帝时。作者无考。这是世界古代数学名著之一。其中分数计算法、负数计算法、比例计算法,以及开平方、开立方、二次方程和联立一次方程解法,都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是了解汉代数学成就的重要资料。同时在算题中,还可以了解汉代经济政策、物价、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史料价值较高。魏刘徽和唐李淳风为之作注。书亦见《算经十书》和《四部丛刊》。

  医药书《神农本草经》,秦汉间人伪托神农撰。收载药物达三百六十五种,是我国较早的有关药物学、植物学的分类学专著。书佚。清孙星衍辑本较佳,见《问经堂丛书》。

  《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东汉张机撰。原书散佚,西晋王叔和得其残稿,加工后,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是了解汉代医药学水平的基本参考书。前者以任应秋《伤寒论语释》最便于用。后者可用《四部丛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