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编序说 第一章 文献资料


第一节 档案





  档案的典藏

  马克思在《答布伦坦诺的文章》中说:“我的《资本论》一书引起了特别大的愤恨,因为书中引用了许多官方材料,来评述资本主义制度,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学者能从这些材料中找到一个错误。”马克思的话道出了档案材料的重要性。

  近百年以来,我国各时期的政府都十分重视历史档案的整理与保存。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3月黄兴、胡汉民、宋教仁等97人,上书孙中山要求设立国史院,孙中山批示同意。其后,几经周折,至1947年1月才在南京正式成立国史馆。1930年5月,也在南京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这两个机构,典藏着民国时期绝大部分国家级的重要档案。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国民党党史会的档案全部迁往台湾,而国史馆的档案均留在了大陆。

  1951年2月,以原国史馆的史料为基础,并接收了原国民党政权各部门残留在南京等地的档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1964年4月更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着从1912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时期各中央政权的大量档案,其中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广州大元帅府、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的珍贵档案,有北洋政府各院、部、会、署、厅的档案。南京国民政府的档案,是该馆典藏的主要部分,数量也最多,包括国民政府五院和各部、会、局、署的档案。除此之外,还有汪伪政权和其他汉奸政权的档案、著名人物的档案等。如果将该馆档案排列起来,总长度可达40余公里。显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研究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的资料宝库。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历史档案的整理与保存。在建党初期,在十分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也保存下来一些珍贵史料。这些材料成为研究党的早期历史的重要依据。

  1936年后,中共中央和革命根据地的军政机关,逐步建立档案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但是残酷的战争也给档案史料造成重大损失。艰难保存下来的一批革命历史档案,1949年后运往北京。1954年,设立了国家档案局,1959年又建立了国家档案馆。各省市也相继建立了档案局(馆),从而由上到下建立了一个收集、整理、保存历史档案的完善的档案事业体系,为历史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中中央档案馆存有档案66万卷,资料150万册,声像档案8500余盘。其范围包括:中国革命先驱者们在从事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中共中央及其直属机构和派出机关形成的档案资料;苏维埃红色政权、抗日民主政权、解放区民主政权及政协、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形成的档案资料;中央国家机关形成的档案资料;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社会活动家的手迹、书信、日记等,还有与馆藏档案有关的声像档案、照片档案及党、政、军、群机关编辑出版的报纸、刊物和各种文献资料。

  “文革”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又相继建立了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机构,不仅征集了许多口碑资料,也征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

  如前所述,国民党当局去台湾时,也带走一批重要历史档案。这些史料,主要保存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据说它收藏的档案有45万件以上,多是国民党的原始档案。如孙中山的手稿、墨迹、著述、函件;重要人物的信札、日记、著作;国民党各个历史时期的史料及历次历届全国代表大会、全会、常会及中央政治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的会议原始文件等。另一个收藏历史档案的重要机构,是在台北新建的国史馆。据称,它收藏的各种史料达400余万件(册)。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自1927年到1948年间的档案及一些人物专档。近年,蒋介石的“大溪档案”也移交到国史馆保存。台湾近代史研究所保存着一批北洋政府的经济和外交档案。其他有关部门还保存着战争年代国民党获取的共产党档案以及军事档案。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及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两岸的历史档案部门将会为中国历史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已公布的重要档案近年来,档案部门陆续公布、出版了一批档案。这些历史档案是近代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六大以来》(上、下册)和《六大以前》1942年至1944年,中共中央为了使全党对历史上所犯的几次错误,统一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因而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了帮助高级干部学习党的历史,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毛泽东主持下,编辑出版了《六大以前》和《六大以来》两部书。

  《六大以来》是1941年12月在延安编印的有关党内文件,1981年由人民出版社重印出版。内容包括1928年至1941年11月间中共历次会议的决议,中共中央的决定、指示、布告、宣言、声明等,涉及政治问题、组织问题、军事问题、宣传教育问题及工青妇运等。约收录文件500篇。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六大以来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斗争活动。这些文件,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战争年代一些散失了的文件,在《六大以来》中都保存下来。

  《六大以前》是1942年10月编印的,198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内容主要是中共创立至六大前一些党的领导人的讲话、文章,也有一部分党的决议、宣言、政纲等。主要取材于中共的机关刊物《向导》和《中国青年》等。

  这两部文件资料汇编,来源可靠,内容准确,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五十年代,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中共历史文件公布甚少,给教学研究带来一定困难。中共中央宣传部为了适应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教学需要,1957年印刷了一套《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共三批,均活页文选。其内容主要是中共历次代表大会宣言,六大以后几次全会、政治局会议的决议,还有中共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指示。这批材料,除《六大以来》,在五十年代是选印党内文件最多的一套资料汇集。由于它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印的,因此材料来源可靠,内容准确。但它主要选编了一些党内会议和党内斗争的文件,取材面不广,有较大的局限性。该套资料,1978年由人民出版社重印出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1980年至1981年间,由中央档案馆选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档案和中央档案馆馆藏的一大至六大的决议、宣言、党纲、党章等。这些文件虽然有的曾经公开发表过,但是版本甚多。中央档案馆根据档案再次刊布,增加了史料的可靠性,成为研究中共历史的基本文件。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央档案馆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在原《中共中央文件汇编》(59卷)基础上选编,并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1983年开始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陆续出版,共计16册,内部发行。1989年至1992年再版公开发行,改16开本16册为大32开本18册,总计800万字。它是当前规模最大的一套中共中央文件选辑,选材范围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内容包括中共中央各个时期各方面的正式文件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报告、文章。涉及的面较为广泛,反映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历程。其中许多文件首次公布。由于“选集”是中共中央档案文献部门编选的,因此这套史料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学术价值是很高的。

  《中共党史资料丛书》为了配合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教学与研究,八十年代以来,由中央档案馆陆续编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其内容主要是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如《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2年至1926年)、《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7年至1933年)、《北伐战争——资料选辑》、《南昌起义——资料选辑》、《秋收起义——资料选辑》、《广州起义——资料选辑》和《皖南事变——资料选辑》等。主要取材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历史档案。如《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是二三十年代中共对时局的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党的斗争任务和策略方针,都是第一次公布的档案文献,是研究这一时期革命运动的重要依据。

  《革命文献》1949年以前,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曾在南京编印出版过《革命文献丛刊》。到台湾后,1953年继续出版,称《革命文献》,由罗家伦主编,将党史会收藏的档案史料选编出版,目前已经出版117辑。它是目前台湾地区出版的最大的一套档案史料汇编。它按照时间顺序,选印兴中会史料、同盟会史料、辛亥革命史料、讨袁史料、护法史料、中华革命党史料、中国国民党改组史料、国民革命军统一两广史料、国民政府政治建制史料以及抗战史料等。它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五十年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曾挑选一批民国时期重要档案,汇编成《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共244册,2190万字。七十年代末,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上述汇编基础上,编选《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由江苏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目前已出版四辑45册,并继续出版。它的史料,主要选自南京临时政府、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档案。它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财政、外交、文化教育和群众运动等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国历史的步伐。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套档案史料汇编,是研究中华民国史的必备参考书。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编选《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的同时,又编辑了专题性的档案资料丛刊,分别由一些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经出版的有《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无政府主义和中国社会党》、《直皖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兵变》、《善后会议》、《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周佛海日记》、《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民国外债档案史料》、《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等。“丛刊”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档案史料,对推动这些专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编辑,中华书局陆续出版。它按照专题分若干卷,如“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伪满和汪伪政权”、“东北历次大惨案”、“伪满警宪法西斯统治”、“华北大扫荡”、“日军在各地暴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经济掠夺”、“文化侵略”等。它反映了日军自1931年至1945年间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和残酷暴行,它主要取材于各主要档案馆馆藏史料,是目前出版的最重要的一套大型的日本侵华史料汇编。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这套资料是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根据典藏档案,由秦孝仪主持在台北出版的。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的背景、作战经过、战时外交、战时建设、抗战时期的中共活动、伪政权伪组织和战后中国等方面。编者在“前言”中说:“所收史料,绝大多数为未经发表之档案,一般性之史料及业经公开发表者,不予收录。”可以说,这部档案汇编,对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蒋介石的政策、中外关系、国统区和沦陷区,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地区或专题性的档案史料除上述大型档案资料汇编外,近二十年来我国也公布和出版了一批较重要的地区性或专题性的档案史料。如:各省市档案馆,编辑出版了一批反映省区历史的档案材料。这方面的材料有《上海档案史料丛编》,由上海档案馆编选,内容有《1927年上海商业联合会》、《辛亥革命在上海》、《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等;《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由山东省档案馆等编选,共出版23辑,反映了1923年至1949年10月间中共山东地方组织、群众团体和地区行署的各方面活动,为研究山东地方历史提供了可靠依据。其他的还有《河北省档案史料集》、《辽宁省档案馆档案史料专辑》、《江苏革命史料选辑》、《浙江革命历史档案选编》、《安徽现代革命史料丛书》、《福建档案史料丛书》、《福建省档案史料集》、《广东档案资料丛刊》、《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广西历史档案资料选编》、《云南档案史料丛编》等。这些档案史料均由有关省区的档案馆选编出版或内部发行。对相关省区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专题性的档案史料,各档案部门则不断选编出版,数量很多,不胜枚举。如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云南省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联合编辑、档案出版社出版的《西安事变档案资料选编》,选录了有关西安事变的史料约321件。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白色恐怖下的新华日报》,辑录了重庆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成都市档案馆、昆明市档案馆的档案,对国民党如何迫害《新华日报》提供了确凿史料。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南京市档案馆合编、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为中外学者研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提供了可靠依据。由档案出版社出版的《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湖南省档案馆、云南省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联合编选,对深入研究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提供了新材料。

  有些档案馆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档案做成缩微品,方便研究者使用。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做的缩微品有《南京临时政府档案》137卷,《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档案》138卷,《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档案》475卷。第二节资料丛刊除上述重要的档案史料外,还有一些内容广泛、真伪混杂,需要认真考订的史料丛刊,由于这类史料十分庞杂,只能就其中一些基本的史料作些介绍和述评。

  《民国丛书》该丛书由上海书店于1989年开始影印出版。丛书主编周谷城在“序”

  中说:“民国丛书的编纂出版,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了保存史料、抢救文献、了解时代,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他认为资料大汇,便是书籍,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类图书,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民国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思想冲突,产生了许多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类图书,总数约在10万种以上。其中虽然不少是糟粕,但不可否认,确有许多精华及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杰作”。

  该丛书从10万种书籍中,精选3000种左右编成10辑,陆续出版。目前已出版5辑。分为11大类,即哲学、宗教类;社会科学总论类;政治、法律、军事类;经济类;文化、教育、体育类;语言、文字类;文学类;美学、艺术类;历史、地理类;科学技术史类;综合类。该丛书,目前为国内影印出版的规模最大的一套书,它为中国现代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这是台湾出版的最大的一套近现代史史料丛书,由沈云龙主编,由文海出版社自1966年10月开始影印出版。到1973年末,出版史料100辑,1278册。主要为清末至民国初年的史料,也有不少关于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时期的史料。其中有关于历史事件的记载,有中外交涉史料,有各种考察和游记,有各种会议记录,有关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史籍,更多的是著名人物的文集、全集、信札、日记、年谱等。整个丛书内容极其广泛,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它收录的书刊面广量大,其中不乏重要史料。也有些书刊,内容庞杂,甚至观点荒谬,史料不准确。如沈云龙撰写的《中国共产党之来源》,其所用史料,均不可信。

  1974年后,沈云龙又主编出版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已出版93辑,1006册。近几年陆续出版第三编。

  《近代稗海》荣孟源、章伯锋主编,1985年8月陆续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分辑出版。其内容包括自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多年间,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资料。编者表示,《稗海》“选材都经过鉴别,不收伪品;尽力在各篇资料之前说明其来源、版本、阶级性及可注意之处..至于考订记事,一因编辑能力有限,二因资料书中难容考订的文字,所以必须等待史学研究者和史料整理者另写文章,这里一般只提供资料”。如第14辑选录了《北伐阵中日记》,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编写,从1926年7月至1928年5月逐日记载,基本上反映了北伐战争各次战役的概况,记载甚详。《稗海》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不可多得的史料集。

  《北洋军阀》章伯锋、李宗一主编,武汉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大型的史料集,共6册,反映1912年至1928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内容包括北洋军阀的由来,北京政府及民初政党,袁世凯及其嫡系直皖军阀的政治统治与内政外交、各派政治势力与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全书史料,主要来源于文献档案、未刊稿本、政府公报、有关专著、回忆录、文集、报刊中的文电记载及外文史料等。有的全文辑录,有的选录。这是一部研究北京政府与北洋军阀的重要史料集。

  《北洋军阀》来新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5册,亦是研究北洋军阀的一部大型史料集。反映1912年至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内容包括北洋军阀建军、袁世凯的统治与洪宪帝制、皖系军阀与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与直奉军阀,并设有军阀人物志、大事记、论文索引等。本书选录的范围,涉及档案、传记、专集、杂著、报刊等。作者表示“尽可能选录一部分具有史料价值的原始资料和流行较稀的成书”。如“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选录的第一次直奉战争资料,比较完备地反映了战前的舆论准备、战事中直系的财政支出状况等”。本书与章伯锋、李宗一主编的《北洋军阀》一样,都是研究北京政府与北洋军阀的重要史料集。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197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近代史研究所,开始编写《中华民国史》。为了积累编写这部巨著的资料,由近代史研究所编辑、中华书局出版的一套《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其内容包括大事记、人物传记和专题资料三方面。大事记详细地记述了自1905至1949年间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就民国时期近千名重要人物生平事迹,作了实事求是的叙述。专题资料,涉及的面广泛,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如已出版的有《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张学良与西安事变》、《阎锡山与山西银行》、《马歇尔使华》、《中国农民银行》等多种。其中,有些译稿甚有价值。如《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是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根据大量日本参谋本部的档案文件编写的。它虽然公开为日本侵华辩护,但该书所使用的第一手材料,对研究抗日战争有较高学术价值。

  《中华民国史料丛编》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自1968年9月开始在台北影印出版。先后由罗家伦、黄季陆、秦孝仪担任主编。是一部较大规模的史料丛书,主要选录一些辛亥革命后比较少见的报纸、期刊、政府公报,以及军事、经济史料和专著。如1915年出版的《中华新报》,抗战时期的《战时交通》、《战时中国报业》、《中国农民银行四川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以及《长沙会战纪实》,都是比较罕见的孤本。该丛编对保存史料,推动学术研究是有益的。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这是在台北出版的一部大规模的史料集,由“国史馆”编纂。它的体例,是按照年、月、日顺序,记述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从形式上看,它类似大事记,但它的最大特色是对每件大事都辑录了许多相关史料,这对研究工作是十分有益的。编者在“凡例”中称:“本书所用史料,以‘国史馆’及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库藏之原始档案、文件、公报及其他公文书为主,间采当时之报章、杂志及专家著述。”该纪要记述的范围,始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分年编次,举凡政治、法制、经济、外交、国防、边事、社会、文化、教育、科学、艺术、体育等活动与变迁,无不广为搜罗。该纪要确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

  《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人民出版社自1978年开始陆续出版。先后有《新民学会资料》、《一大前后》、《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马日事变资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资料选辑》、《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回忆录》、《一二九运动资料》、《西安事变资料》、《百团大战史料》、《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概况》等问世。该丛刊对所列专题,均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可以使人们对该专题的概貌有所了解。在这套书出版之后,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也出版了一套与之相类似的丛书,即《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该丛书也按专题整理,如《共产主义小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苏南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南京局》等。这两套资料可以互为补充。《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由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8册。它所选辑的文件,凡能找到原件的,均与原件核对过,史料比较准确可靠。该资料按照历史进程,对每个重大历史事件,都选录了一二篇代表性资料或代表人物的文章,有助于读者了解基本的历史事实。但该书不足处,是取材于报刊资料较多,新的档案材料甚少。八十年代后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彭明主编的《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1919至1949),共6册,可以与上述资料集互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曾在1979年编辑了一套《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先出11册,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又续编7册(改名《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该书除民主革命时期总计18册外,另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若干册)。内容十分丰富,对教学科研影响甚大。惜为内部交流使用,未公开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1955年开始主编这套大型资料丛刊,它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史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先后出版的有:陈真、姚洛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彭泽益编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李文治与章有义编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严中平等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徐义生编的《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千家驹编的《旧中国公债史资料》、彭泽益主编的《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及《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等。该丛刊取材广泛,有报刊、专书、档案、企业账册和调查报告,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它为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至今仍是经济史研究者的必备参考书。

  《上海资本主义典型企业史料》五十年代开始,陆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有《恒丰纱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中国最早的一家棉纺织厂》、《大隆机器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从一个民族企业看中国机器制造业》、《荣家企业史料》、《刘鸿生企业史料》、《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与改造》等。这些典型的企业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历程。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诸种“文革”后,中国革命史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是大力开展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为此也编辑出版了许多资料汇编。如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等。这些史料的出版,为深入研究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各方面史料。

  中央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诸种“文革”后,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另一个新方向是学者们较多地对革命根据地财经史的研究。他们深入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获取了大量档案、文件和其他各种文献材料,为拓展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作出了新贡献。八十年代以后相继出版了一批革命根据地的财经史料集。如《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长编》(人民出版社出版)、《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湘赣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摘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出版)、《华中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出版)等。

  中外关系史史料中外关系史,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成为热门学科,这些年来也出版了许多史料。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辑录了中外关系中的许多重要文件,以及当事人的笔记和回忆录等,是研究中外关系的基本史料。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中美关系资料汇编》,其内容包括双方政府的文件,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等,直接涉及双边关系的材料较为齐全,是研究中美关系的必备参考书。在中日关系方面,先后出版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满铁史资料》等,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此外,还出版了《中苏关系史资料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德外交密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均有一定学术价值。

  工、青、妇运动史料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是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这方面研究的开展,也出版了一些史料。如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工会历史文献》,档案出版社出版了《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这些史料集均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选编,其内容包括中共中央自1921年至1949年间关于工人运动的决议、指示、通告、函件以及全总发布的决议、宣言、通电、告工人书,第一次至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的重要文件等。这些文件都是研究中国工人运动不可缺少的指导性材料。共青团中央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还与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内容包括1921年至1949年间中共对青年运动的基本方针、政策及中央领导人对青年运动的讲话等。妇女运动方面,有全国妇联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妇女运动重要文献》,它汇集了1943年以后中共对妇女运动的指导文件及一部分关于保护妇幼权益的政策、法令等。

  现代思想史书目现代思想史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其史料是丰富多采的。蔡尚思主编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5卷),收录了自1919年至1949年间我国180多位代表人物的论著520多篇,是研究思想史的基本史料。钟离蒙主编的《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和《补编》,共49册,约2000余万字,材料更为丰富。

  现代军事史料现代军事史方面的资料,规模最大的是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丛书为多卷本,每卷分别由综述、历史文献、回忆史料、大事记、表册、图片、参考资料等部分组成。已出版《八路军》、《新四军》、《后勤工作》、《红军初创时期游击战争》、《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战略防御》、《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等10多卷,80多册,6000多万字。编者计划编纂43卷、225册、2亿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