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罕见的发迹





  和珅,字致斋,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五世祖尼牙哈纳巴图鲁在清军入关中立有战功,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叔祖阿哈硕色在康熙年间,随驾征准噶尔时,“追贼阵亡”,后追叙其军功,赠和珅之父常保一等云骑尉(并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①,常保还兼任过福建副都统。和珅年少时,曾在咸安宫官学就读,受到了良好的训练,学到了不少本领。乾隆三十四年,他承袭其父世职,并以满洲官学生被挑选入銮仪卫,充当浑唐阿(皇帝轿前的执事人)。传说有一次,乾隆帝出巡,车驾将发,因仓促间找不到黄盖而大怒,高喊:“是谁之过欤?”随行人员皆瞠目相向,不知所措,只有和珅应声回答说:“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帝顺着声音看到了和珅,见他仪表俊秀,音响宏亮,高兴地说:“若辈中安得此解人。”①一路上,乾隆帝问他家世年岁,读过什么书。和珅虽无多大学问,但由于读了一些“四书”“五经”,能熟练地背诵某些段落,加之机灵善辩,奏对颇使乾隆帝满意,觉得他是一个人才。乾隆三十七年,和珅被派为总管仪仗,升任三等待卫。他不仅受到乾隆帝的宠信,也得到身居显位的英廉(曾任刑部尚书兼正黄旗满洲都统、大学士、直隶总督)的青睐,英廉将自己亲手抚养大的心爱的孙女嫁给他为妻。

  乾隆四十年,和珅被擢为御前侍卫兼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从此加官晋爵,平步青云,几年之内,任至军机大臣、大学士,还先后兼任、担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满洲都统等要职,封一等忠襄公,位极人臣,秉权二十余年。和珅发迹之迅速,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亦属罕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封建专制主义在清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乾纲独断”已成为最高统治者的唯一信条。乾隆帝晚年陶醉于“盛世”之中,喜听谀言而不容谏言,更不容对时弊有所指责。他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残酷统治、镇压,在统治集团内部则罗织文字狱,以望文生义、捕风捉影的手段,通过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制造浓重的恐怖气氛,显示皇帝生杀予夺的专制淫威。其结果,文人士子惴惴自危,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惶恐不安,无不看乾隆帝的眼色行事。这就给和珅这个最善于察颜观色人物的晋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当时朝廷上虽有元勋阿桂等人存在,但对和珅的贪横却无可奈何。阿桂之父阿克敦官拜协办大学士,阿桂以满洲世族而屡建奇功,乾隆四十二年即升为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首席宰相。但此后十余年间,他经常被乾隆帝派任外差,或赴各省治河,或赴各地查办朝廷命案,或率军出外镇压各地人民的反清武装起义等等,加之明哲保身,缺乏与和珅进行斗争的精神。如①乾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5《英额地方钮祜禄氏》。

  ①《清朝野史大观》卷6《清人逸事·入相奇缘》。又陈康祺《郎潜纪闻》卷4:“一日,警跸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兕出于柙’三语。扈从诸校尉及期门羽林之属,咸愕眙互询天语云何。和珅独曰:‘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原注:凡内臣称上皆曰老爷子,或曰佛爷)上为霁颜。问‘汝读《论语》乎?’对曰:‘然。’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自是恩礼日隆,迁官多不次。和珅才敏给,遇事机牙肆应,尤善揣人主喜怒,以故高宗晚年倚毗益笃。”②以上分见《清史稿》卷319《和珅传》;《清史列传》卷35《和珅传》;《钦定八旗通志》卷328《八旗都统》;《清仁宗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下引《实录》皆同)卷5、15、21。史籍所述:“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阿桂内念位将相,受恩遇无与比,乃坐视其乱政,徒以高宗春秋高,不敢遽言,遂未竟其志。”①这就助长了和珅的擅权。

  再次,和珅聪明机敏,博闻强记,不但能诗善画,对满、汉、蒙、藏等语言文字也有所知晓,而且掌握了为人鲜知的西域秘咒,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这在当时朝廷官员中是很少见的,使他在随侍皇帝处理大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乾隆帝在《御制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赞扬和珅:“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珅,国家用武,帷幄丝纶,事殊四朝(原注:谓汉、唐、宋、明)。清文、汉文、蒙古、西番颇通大义(原注: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文、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唯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勒劳书旨,见称能事。”①另外,和珅也曾为乾隆帝整饬贪污之风效过力。乾隆四十五年,云南粮储道海宁揭露了云贵总督李侍尧贪纵营私后,乾隆帝立即命和珅处理此事。他一到云南,拷问李家仆人,查出许多证据,接着又上疏陈奏云南吏治废弛、府州县多亏帑等情形,回京后又向皇帝面奏了云南盐务、钱法、边防等情况,“多称上意,并允行”②,显示了和珅处理政务的才能。和珅还很“善体圣心”,对皇帝的起居可谓体贴入微。每当乾隆帝“有咳唾之时”,作为堂堂大学士的和珅竟“以溺器进之”③。这无疑是他获得宠信的重要因素。

  乾隆帝晚年记忆力大减,智力迟钝,往往“早膳已供,而不过霎时,又索早膳,宦侍不敢言已进,而皇帝亦不觉悟,其衰老健忘,推此可知”④。每当朝鲜等国使臣谒见乾隆帝时,和珅均为出纳帝命之人。例如,嘉庆元年(1796)正月,朝鲜使臣为祝贺嘉庆帝即位,来到北京圆明园后,“太上皇帝使阁老和珅宣旨曰:‘朕虽然归政,大事还是我办。你们回国问国王平安,道路遥远,不必差人来谢恩。’”⑤和珅在对外事务中尚且有如此大的权力,那么他在对内政务中的左右力就可想而知了。

  ①《清史稿》卷318《阿桂传》。

  ①《钦定八旗通志》卷首。

  ②《清史稿》卷319《和珅传》。

  ③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1册第4840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④《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1册第4882页。

  ⑤《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2册第49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