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朝鲜基本上保持着往来聘使的关系,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明军两次出兵,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在两国关系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明末,随着女真族在东北的崛起,两国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明初的交往明初朝鲜称高丽,国王为王颛。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即位,朱元璋即遣使持书前往高丽谕告。次年,高丽国王颛也遣使上表庆贺明朝开国,井请封号。朱元璋应其之请,于洪武三年遣使持金印文诰,封王颛为高丽国王,从而确立了两国的宗藩关系,“自是贡献数至,元旦及圣节皆遣使朝贺,岁以为常”②。是年,明朝开科取士,诏准高丽等国“行修经明之士,..贡赴京师会试,不拘额数选取”③。这一年,高丽参加会试的有三人,其中金涛及第,授东昌府安丘县丞,后因不通汉语,回到高丽。洪武五年高丽派一百五十多人前往南京国子监留学,途中因遇海难,溺死三十九人。“帝悯之,遣元枢密使延安答里往谕入贡毋数”④。
洪武七年(1374)高丽国王颛为权相李仁人所弑,李仁人拥立权臣辛肫之子辛禑为王,遣使来明入贡,明太祖却而不受。直到洪武十八年朱元璋见辛禑地位日益稳固,才不得不正视既成事实,加给辛禑高丽国王封号,并追谥王颛为恭愍王。
洪武二十一年(1388)四月,高丽东北面都指挥使李成桂发动兵变,除李仁人,囚禁了国王辛禑,十月辛禑让位于子昌。次年,李成桂废辛昌,拥立王颛之后王瑶(恭让王)。洪武二十四年王瑶让位于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王氏自五代传国数百年,至是绝”①。二十六年,李成桂遣使来明,贡马九千八百余匹,明太祖回赐纻丝绵布等近二万匹。建文初,李成桂因年老体弱,逊位于次子芳果(定宗),两年后芳果亦因病让位于五子芳远(太宗)。
明成祖即位,朝鲜太宗遣使朝贡。永乐五年(1407)朝鲜十四岁的世子提得到明朝允准,作为进表使率各级官员五十余人,至明京师南京。次年正月到达南京,进贡马匹金银器物。成祖数次召见,厚加赏赐,“赐织金文绮。②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一《朝鲜》。
③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一《朝鲜》。
④《明史》卷三二○《朝鲜传》。
①《明史》卷三二○《朝鲜传》。
及归,帝亲制诗赐之”②。永乐十六年朝鲜太宗李芳远以年老逊位,废世子禔,传位于第三子祹。明成祖遣使赴朝,封为朝鲜国王。时明“已迁北都,朝鲜益近,而事大之礼益恭,朝廷亦待以加礼,他国不敢望也”③。
万历年间援朝抗倭日本战国群雄,经过近百年的战争,到十六世纪末期,丰臣秀吉陆续削平了其他封建诸侯,统一了日本。万历十三年(1585),日本天皇任命他为“关白”(摄政),又兼太政大臣。这时日本社会随着庄园经济的瓦解,商业资本发展迅速。统一后的日本商人积极要求开辟海外市场,丰臣秀吉为了满足他们的贪欲,策划侵略邻国朝鲜。
万历二十年(1592)初,丰臣秀吉正式发布命令,出征朝鲜。侵朝日军共计十八万余人,舟师数百艘,分为九军,四月十二日在朝鲜釜山登陆,分兵北犯。“时朝鲜承平久,怯不谙战,皆望风溃”①。日军迅速占领王京(汉城),进而攻占平壤。在三个月时间里,日军几乎占领了朝鲜全国。朝鲜国王李昖逃到义州(今辽宁义县),遣使向明朝告急,请求出兵援助。
明朝得报,遂派副总兵祖承训、辽东游击史儒率军三千余去朝鲜作战,结果明军全军覆没,史儒战死,祖承训只身逃回。败报传来,明朝大为震动。神宗即命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以提督陕西总兵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部署军事,前往支援。次年一月,抵达平壤城外。平壤东南临江,西枕山陡立,迤北牡丹台高耸,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日军筑设炮台。李如松指挥攻城,城上日军炮矢如雨。李如松坐骑被击毙,仍换马再战。部将吴惟中被铅丸击中,也仍奋呼督战。经过激烈战斗,明军大败日军,史称“平壤大捷”。收复平壤后,明军与朝军乘胜追击,相继收复了开城、汉城等地。日军连战皆败,伤亡惨重,退到釜山一带。于是汉江以南千有余里的朝鲜故土都被收复。然而在援朝抗倭战争即将取得完全胜利之际,明朝兵部尚书石星却力主与日和议罢兵,丰臣秀吉以和议为缓兵之计,不仅留驻釜山的日军始终未撤,而且暗中加紧准备,企图卷土重来。万历二十五年(1597)二月,丰臣秀吉又调集十四万大军,再次侵入朝鲜。
明朝以兵部尚书邢玠为总督,佥都御史杨镐为经略,麻贵为提督,再次赴朝抗倭。在朝鲜军队的密切配合下,连败日军。次年七月丰臣秀吉死去,日军人心动摇。明军乘势加紧发动进攻。日军企图从海上逃走,副总兵邓子龙和朝鲜统制使李舜臣,统率水军邀击于釜山南海,大败日军。邓子龙年逾七十,意气风发,直前奋击,日军死伤无算。朝鲜李舜臣也曾在日军第一次②《明史》卷三二○《朝鲜传》。
③《明史》卷三二○《朝鲜传》。
①《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
侵朝时,多次打败日军。在这次海战中,邓子龙和李舜臣都壮烈战死。这次海战,取得了抗倭战争的最后胜利。
万历年间的援朝御倭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扩张的气焰,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明朝边境的安全,但同时也应看到,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加剧了明朝的财政亏空,削弱了明朝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因此,正如《明史·朝鲜传》所言:“自倭乱朝鲜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国与属国迄无胜算。”
女真与朝鲜的关系万历末女真族在东北崛起,努尔哈赤所向披靡,攻占了明朝辽东大片土地,建立后金政权,企图问鼎中原。自努尔哈赤兴起后,由于朝鲜地势重要,后金和明朝都竭力结好朝鲜。后金的目的是要切断朝鲜与明朝的来往,以消除后顾之忧。而明朝的意图则是要联络朝鲜,牵制后金,使明军与“丽(朝鲜)兵声势相依,与登莱音息相通,斯于援助有济”①。尽管后金百般离间朝鲜和明朝的关系,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朝鲜仍和明朝合作。皇太极上台后,为了缓解三面(朝鲜、蒙古、明朝)受敌的境况,以争取时间,储备力量,进取中原,于是他不断向明朝廷提出议和。崇祯四年(1631)至五年,是皇太极议和活动最频繁的时期,他向明廷“上疏称臣,求款再四”②,而且要朝鲜出面,“绍介其间”,转奏明廷,“以表其诚悃”③。尽管如此,掠夺明朝和朝鲜的军事行动却并未停止。
天启七年(1627,后金天聪元年)二月,皇太极不宣而战,派遣阿敏等人统率三万多八旗兵进入朝鲜,连陷义州、定州等地。朝鲜国王李倧逃往江华岛,派使者前往阿敏驻地求和。朝鲜政府在后金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被迫签订“江都和约”,这个和约基本上割断了朝鲜和明朝的联系。
崇祯九年(1636,清崇德元年)十二月,皇太极以朝鲜“助明害我”为借口,第二次对朝用兵。皇太极率十万大军渡过鸭绿江,直指朝鲜京城。次年一月,后金兵围攻京城,朝鲜国王李倧退守南汉山城,后金兵又将该城包围,迫使朝鲜国王投降,签订城下之盟。朝鲜断绝和明朝的一切来往,向清称臣纳贡,变为清控制下的藩属。至此,明朝与朝鲜结束了往来聘使的关系。①《明熹宗实录》卷十三,天启元年八月庚午。
②周文郁:《边事小纪》卷三《朝鲜国咨三》。
③《朝鲜李朝实录》仁祖卷二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