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异牟寻


第一节 南诏同唐的关系





  异牟寻(?—808),南诏第七世国王。其父凤迦异曾入唐宿卫,拜为鸿胪卿。母是独锦蛮之女。他继王位后,致力于南诏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南诏本为哀牢夷中的乌蛮族。诏为蛮语王的意思。南诏部落最先有六个渠帅,号称“六诏”。蒙■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六诏势力大致相等,不相臣服。其中蒙舍诏地处诸部最南方,所以称为南诏。南诏国王姓蒙,其始祖名舍尨,因避仇家从哀牢(今云南保山)迁居到蒙舍川(今巍山蒙化坝),耕于巍山(今巍山城南巍宝山)之麓,经营二十余年,据有巍山以北蒙舍川的土地。舍尨子名独逻,又名细奴逻。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南诏王细奴逻派遣其子逻盛炎入朝,高宗赐给锦袍,并授给细奴逻巍州刺史之职。从此唐朝与南诏建立了联系。武则天时期,逻盛炎继位为南诏王,亲自入唐朝见,当时他妻子正怀孕,在他走到姚州时,听说他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非常高兴。逻盛炎在长安受到武则天热诚款待,还赐予锦袍、金带等物。所生的是第二个儿子,名盛逻皮。逻盛炎死后,其长子炎阁立为南诏王。唐开元年间炎阁死,盛逻皮继南诏王位。盛逻皮之子皮逻阁,后继位为南诏国王,唐玄宗授为特进,封为台登郡王。当时五诏与河蛮部落,在吐蕃的威胁下,经常依附吐蕃而不臣服唐朝,只有南诏始终依附唐朝。在唐朝支持下,南诏势力逐渐强大,而其他五诏势力微弱。开元末年(737),皮逻阁出兵进攻河蛮,攻取大和城(今云南大理),又袭大釐城。由于皮逻阁征讨洱河诸部有功,唐玄宗下诏赐皮逻阁名蒙归义,特加礼遇,派遣使者驰往南诏,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赐给他锦袍、金钿带等。皮逻阁这时谋划乘胜兼并五诏,派他的谋臣请求唐剑南节度使王昱,代为向朝廷请求合并六诏为一。当时唐朝和吐蕃争夺安戎城,进行激烈战争,攻取五诏有牵制吐蕃作用,便允其所请,并派中使王承训、御史严正诲参与军事,很快统一六诏,在西洱河地区建立统一的南诏国。开元三十九年(739),皮逻阁把都城迁到大和城。

  天宝四载(745),皮逻阁派遣他的孙子凤迦异入朝宿卫,唐玄宗拜他为鸿胪卿,特别恩宠,赐给他许多文物,还有胡部、龟兹两个乐队。从此南诏和唐朝较长时期都保持友好关系。到了天宝七载(748),皮逻阁死,其子阁逻凤继位为南诏国王,以他儿子凤伽异为阳瓜州刺史。到天宝末年,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性急躁,不懂方略。南诏王谒见都督,往往都带妻子一同来。天宝九载,阁逻凤来谒见都督时,路过云南,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同来的妇女,并勒索贿赂,阁逻凤不答应,张虔陀派人进行辱骂,并向朝廷告发他的罪过,引起阁逻凤的愤怒,起兵攻破云南,杀了张虔陀,夺取羁縻州三十二州。

  天宝十载,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领八万大军讨伐南诏,南诏王阁逻凤派遣使者谢罪,请求归还俘掠而去。并且说:“现在吐蕃大兵压境,如不许和,我将归附吐蕃,云南就非唐所有。”鲜于仲通仗恃兵多,不许请和,囚禁南诏使者,进军至西洱河,被阁逻凤打败,唐军士卒死六万多人,鲜于仲通只身逃脱。南诏本贫弱之国,必依附大国,既与唐关系破裂,只好归附吐蕃。翌年,吐蕃弃隶缩赞赞普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锺(蛮语称弟为锺)南国大诏”,“赐为兄弟之国”。阁逻凤自立国号为大蒙。吐蕃给他金印,号“东帝”。阁逻凤在国门刻立石碑,即南诏德化碑,申明他叛唐是出于不得已,并对臣下说:我世世奉事唐朝,受其封爵,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给唐使者看,知我的背叛非我本意。天宝十三载(754),唐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进攻南诏,到大和城,被打得大败,士卒死有十分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