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624),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少时落拓不羁,不事生产,家境极为贫困。他与临济(今山东章丘西北)人辅公祏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屡次暗地送羊给伏威。姑家因此举报他们偷盗的事,官府缉捕很急,伏威与公祏便逃亡在外,聚众起义。这时伏威才十六岁。杜伏威是一个很勇敢的青年,每次战役,“出则居前,入则殿后”①。所以部众都很佩服他,推他做首领。
当时山东人民苦于隋炀帝的征役,王薄、左君行等首先起义于长白山(今山东邹平西南会仙山)。大业九年(613),杜伏威率众往投左君行,没有得到左君行的重视,便离开长白山南下,辗转到达淮南,自称将军。当时下邳(今江苏宿迁东南)有苗海潮部起义军,杜伏威派辅公祏前去对海潮说:“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不敢抗,便率众归附伏威。接着,江都留守派校尉宋颢领兵攻击伏威,伏威佯为败走,将隋军诱入芦苇丛中,顺风纵火,使陷入沼泽中的隋军全部烧死。海陵(今江苏泰州)义军首领赵破陈听说伏威兵少,有些轻视他。派人要求伏威合并过去。伏威叫辅公祏领兵在外待变,自己带了十来个人抬着牛酒去见赵破陈,破陈很高兴,把伏威请进营帐中,召集所有头领,纵酒高会。伏威突然在席上杀死了赵破陈,在座的人惊慌不及救,伏威又杀了几十个人,辅公祏的兵及时赶到,便把赵破陈的部众合并过来,共有几万人,势力更强了。
大业十一年,起义军李子通部一万来人,也从长白山到达淮南,和杜伏威部联合。伏威选军中壮士养为假子,凡三十余人,以王雄诞、阚稜最为强勇。不久,李子通谋杀杜伏威,派兵袭击他。杜伏威受了重伤,掉下马来,王雄诞背负他逃到芦苇丛中,收集散兵,重整旗鼓。隋将来整乘机进攻,黄花轮一战,伏威大败,又被重创。部将西门君仪的妻子王氏,勇而多力,背负伏威逃走。王雄诞率壮士十余人随行保卫,与隋兵力战,才得脱脸。伏威收集余兵得八千人,在盐城(今属江苏)歼灭了隋将公孙上哲的军队。
大业十三年,隋炀帝派右御卫将军陈稜以精兵进攻杜伏威,时伏威屯六合(今属江苏),率众抵御。陈稜闭壁不战,伏威送他一身妇人衣服,称他为“陈姥”,以此激怒隋军。陈稜果然出战,伏威挥军奋击,冲进敌阵中,把隋军打得大败,陈稜狼狈逃跑了。伏威乘胜破高邮(今江苏高邮西北),引兵渡淮,据有历阳(今安徽和县),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分遣诸将掠取属县,江淮间义军纷纷归附。伏威常选敢死之士五千人,称为“上募”,待遇优厚,与同甘苦。每有攻战,使上募先击。战斗完了,查看背上受伤的就杀掉,因为这种人是“退而被击”的。所获资财,都赏给战士。士卒有战死的,把他的妻子殉葬,“故人自为战,所向无敌”。
宇文化及既杀隋炀帝,以杜伏威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仍上表于东都,皇泰帝(即越王侗)以伏威为东南道大总管,封楚王。武德二年(619)九月,唐高祖遣使招抚杜伏威,伏威请降。唐以伏威为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尚书①《旧唐书》卷五六《杜伏威传》。下引本传,不另加注。
令,封楚王。①逾年又以为使持节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安抚大使,进封吴王,赐姓李氏。
这时大江南北,沈法兴据毗陵(今江苏常州),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彼此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武德三年,陈稜、沈法兴既已为李子通击溃,杜伏威遣辅公祏将卒数千攻李子通。公祏渡江攻下丹阳(今江苏南京),进屯溧水(今属江苏),大败李子通。子通弃江都保京口,江西之地尽入于伏威。伏威徙居丹阳,从此“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敛,除殉葬法,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采取了一些强化政权,安定社会的措施。武德四年冬,杜伏威遣王雄诞进攻李子通,子通迎战于苏州,大败,退保杭州。雄诞追败子通于城下,子通穷蹙请降,伏威执送长安。雄诞又破汪华于歙州(今属安徽),于是伏威“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成为南方最大的力量。
唐高祖既平河南、河北,武德五年遣使征伏威入朝。伏威“俯首应诏,不悦于躬”①。时李世民新平刘黑闼,进攻徐圆朗,声震淮泗,伏威心怀畏惧,又经李百药等劝说,终于西行入朝。唐拜伏威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留居长安,位在齐王元吉上,以示尊宠。
杜伏威“崇尚佛理”②,尤信道教,“好神仙长年术”③,服食云母中毒,于武德七年二月暴卒。时辅公祏在丹阳起兵反唐,诈称伏威之命,以蒙蔽部众。唐将李孝恭既平公祏,把公祏的反书送给唐廷,高祖信以为真,乃夺伏威官爵,没入家产。唐太宗即位,知道伏威蒙受冤屈,恢复了他的官爵,并以公礼成葬。
①《旧唐书》卷一《高祖纪》。
①《续高僧传》卷十四,《唐苏州通玄寺释慧頵传》。
②《续高僧传》卷十四,《唐苏州通玄寺释慧頵传》。
③《新唐书》卷九二《杜伏威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