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之培养

作者:梁 文 郑建刚




  创新意识学生毕业后进入商业社会,马上就面临竞争的压力。竞争就要有创新的理念、风格、技术,过于通俗陈旧的装饰风格肯定不会有市场,提倡创新就是要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当今社会是处于信息时代的社会,科技高度发达,同样也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同时发展,兼容并蓄。创新,强调对既有规范的超越,对常规思维的挑战。但是,对于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毕业的年轻学生,他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很容易无所适从,从而出现哲学上所谓的“异化”现象,作品粗制滥造、荒诞低俗,甚至将文化垃圾视为艺术新品,中国传统所不齿的“怪、力、乱、神”的内容,也作为创新的形象去表现。有人说,真正之艺术叛逆者必为传统之膜拜者,不理解文化艺术的历史,就谈不上创新。可见深厚文化功底的重要性。就艺术形式的创新来说,中国传统讲“道法自然”,而自然界也是包罗万象、种类繁多的,完全按照美的一般形式规律,如对称、对比、均衡、平衡、主从、比例、尺度、节奏、韵律、虚实、明暗、质感、色彩等来设计作品是自然的一般规律,即“道法自然”。但自然是多样化的,不符合以上规律的形式也是存在的,完全遵从一般规律,既不是尊重自然表现,也不是尊重客观规律,应该允许特殊的艺术形式存在。不分时间、地点,千篇一律的形式,不是艺术的特性,更谈不上创新。
  
  实践课程的改革
  
  以前的建筑装饰专业课程,强调的是装饰设计,学生用美术手工技法或者借助于CAD画出设计图,经过教师的评判给出成绩,就算学科结业,而装饰构造和施工课程都是在课堂通过教师讲授完成,至于具体如何构造和施工,或者公司如何运作,学生都不甚了解,这明显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和补充。
  全面认识材料建立材料展示室,购买最新的装饰材料样本,尽量全面地将常用材料展示给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对材料有初步的认识。在后续的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中,组织学生参观各大装饰建材市场,认识材料及材料的使用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参观后,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询资料,写一份尽量详尽的笔记和调查报告。。
  施工构造做法在材料展示室,同时也展示出材料的构造做法,如地面、地板、墙面、壁纸、吊顶、吊顶内部管线、厨卫、门窗等都有未加覆盖的施工构造,让学生了解材料使用部位、使用方法以及各种材料和色彩的协调搭配。将施工课程和设计课程的大部分课时放在施工工艺实习场地进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材料的分割和连接、轻型钢构件的焊接、干挂石材的施工、抹灰的步骤、涂料的喷刷、简单电气的安装、背景墙的设计及制作施工、橱窗展示的设计与施工等等。通过实训,学生学会了各种工具的使用,了解施工工艺流程。
  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概预算在施工构造课程或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学生做自己的项目装饰设计,自己到装饰材料市场购买所用的建筑材料,谈价钱、列清单。项目完成后,学生给出实践成果,同时,还要附上施工进度表、预算书。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项目管理能力及对材料价格的认识等等。
  毕业实践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通过申请可以到设计或者施工企业顶岗实习并做毕业设计,进一步学习业务,巩固学过的知识。
  经过以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装饰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很快适应,有的学生毕业还不到一年就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做首席设计师或者项目经理。还有的学生能够自己创业,创办设计施工公司。
  
  参考文献:
  [1]2005年最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与质量验收规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2]姜大源.理论、实践与创新——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梁文(1963—),男,浙江杭州人,硕士,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土木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与建筑装饰。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