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关于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作者:翁 芸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养策略;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及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电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既懂生产一线的操作、使用、维修。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进行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在“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宁波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被列入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急需大量会操作、懂技术的实用型人才。这为中职电子电工类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同时也给中职学校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即如何使教学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本行业职业技能的合格的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
职业技能是众多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知识、职业心理及自我发展能力)中的一部分,具体是指运用知识或技术完成相应职业活动的实际能力。从职校生就业的角度考虑,职业技能占有核心地位,是学生立足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电子类专业的技能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从事电子技术生产的中级技术人员。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拟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上,提出以下策略。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
为使学生毕业时能具备专业特长,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摒弃原有的死板、陈旧、脱离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教学内容。应将国家职业标准引入课程体系,并使之合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施标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校通过对电子专业所涉及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设定电子技能与实训、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整机装配、电子CAD、电视机原理及维修、单片机技术及应用为本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重组、增减。教学形式以与岗位要求紧密相关的技能实操为重点。引入生产实例。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如将《电子技能与实训》、《电子技术基础》与《电子整机装配》三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将无线电装接工(中级)国家职业技能要求与课程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细化成若干个技能培养目标,确定实训课题,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围绕实训课题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相连。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可分为3个模块,12个技能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基本技能模块可先行开课,为后续基本电路模块打好基础。基本电路模块分为各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以此为主线,以任务驱动方式将电子技术相关知识贯穿于实践操作当中,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实操的有效组合。综合应用模块可结合学期考证进行强化训练与专业辅导,以提高学生对各种典型电路的综合应用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专业课程实际教学效果
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比较差。如果仍以传统的教育观念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则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需求。专业课教师应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不断提高实际教学能力,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技术训练有机融合。如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项目为中心,动脑动手,寻求完成项目的方法。笔者在“OTL功放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实训项目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学生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做,学习状态大为改
除此以外,还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CAI课件、模拟仿真软件(EWB、Protel等)等方式组织教学。扩大学生眼界。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专业定向,校企结合
按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可以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更好的环境。
实施阶段性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使各年级学生训练有素,学有所长 一年级:以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电子电工技能实训、电子仪器测量为核心课程,重点抓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培养打下基础。二年级:以电子CAD、电子整机装配、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为核心课程,围绕企业中级考证标准(无线电装接工、家电维修工)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与技能组合教学。三年级:安排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以学生顶岗为途径强化实践能力,以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进行学生实习成绩考核,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校企挂钩,实行“订单式”培养 专业教学应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并遵循三个原则:(1)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性:(2)结合学生现有素质,突出适应性;(3)联系就业实际,突出一致性,按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我校正积极与宁波电子行业各企业(如中策电子、华英伦电子)广泛接触,拟定人才订单培养计划,目的是实现教育教学与岗位需求的良好对接,将毕业生需要掌握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列入教学计划,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创新考核方法,激励学生自信
要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关键取决于培养对象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或理论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自信。如果一味地用传统惯用的方法评价学生,只会再次挫伤其积极性,甚至导致其自暴自弃。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者应注意到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中职学生基础不牢,但热爱动手操作,本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应以突出技能实操为重点,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考证、竞赛,以长补短,增强自信。
以证代考 学生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结束后,可参加与该课程紧密相关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作为该专业课程的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如《电子整机装配》课程考核以学生考取“无线电装接工(中级)”证书为要求,《彩电原理及维修》考核以考取“家电维修工(初、中级)”证书为要求,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我校在05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中实施以证代考制度,使一些平时听不懂理论、不愿学理论的学生建立了学习自信,学习主动性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毕业时有95%以上的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教学效果较以往大为改观。
校考以技能考试为核心 各专业课校内考试应遵循技能考试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原则,在技能教学学时占总学时60%以上的基础上。突出以技能考试为核心,期末总成绩中技能成绩可占70%以上,以此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技能训练。
教学与技能竞赛相结合 每学期可借校本技能比赛(考证)及每年参加市职教技能大赛的契机。加强技能训练,突出技能培养,借助大赛考评活动拓展原有的技能实训内容。应制定一套预选、培训、参赛、考核总结的工作流程方案,规定参赛获奖(获证)可适当加分、免考或作为相关学科的期末成绩,以长补短,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
总之,职业技能作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核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学校办学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各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并选择课程,创设教学条件,积极培养师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