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定位刍议

作者:鲁琳雯

力。只有这样,所培养的学生才能与操作型的中职学生及科研型的本科学生区别开来,有别于职业培训,突出其应用型、实战型和技术型的办学特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正确定位的模式体系创新
  
  酒店管理高职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一种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行业中的基层或中层管理者,这类角色既需要专业操作技能,又需要有管理能力,同时又承担着班组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激励等管理职责。做好主管、领班等基层工作。是酒店生存或良性运转的根基。目标决定模式,只有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了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我们才可以正确选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实施的“1+0.5+1+0.5”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职教育。即学生首先在校学习一年,掌握酒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去酒店实习半年(第一个0.5)熟练掌握前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获得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识,弥补在学习理论时感性认识上的空缺。经过实习,学生带着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识回到学校再学习一年的酒店管理方面的其他课程及技术,最后再回到酒店实习半年(第二个0.5)。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将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能力更有效地结合起来,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酒店的管理岗位,得心应手地进行工作。
  
  建设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市场需求证明,高职教育既不能采用操作型的中职教育模式,也不能沿用学科型的本科教育模式,应该着力从传统教育“理论深、起点低、内容旧、应用少、学得死”的弊端转变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浅、起点高、内容新、应用多、学得活”的特点上来。课程设置应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特征,遵循“加强基础、突出主干、减少重复、注重实践”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按照“继承、摒弃、增加、合并、创新”的方针。整合课程内容,大力删减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可开可不开的课程。建立开放、个性、多元课程体系结构,形成“三级教学平台”即打造学生作为“社会人”、“职业人”的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工具平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适应职业流动和提升能力的“专业基础理论平台”,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平台”。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形象教学、个案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块化教学,本着少讲多练的原则,配置以相应主干课程,使理论和实践、知识与技能、专业与基础进行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与岗位要求贴紧,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凸显人才培养水平。
  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职业意识的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强烈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其中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的养成是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灵魂。只有把知识和技能紧紧依附在这种职业意识和习惯上,才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学生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够在酒店企业充分施展才能,
  综上所述,只有明确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定位,澄清模糊认识,运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握培养中、基层酒店管理人才的正确方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