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余祖文 谭维奇 张鹏顺




  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
  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与普通教材的编写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基础理论“实用、够用”的原则
  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要符合学生实际,把握基础理论“实用、够用”的原则。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企业最需要的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学生进入职业院校,最主要的目的是毕业后能掌握一门技术,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所以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除去高、精、尖的抽象理论,尽可能使用简洁直观的插图,安排简单易行的实验,使学生多掌握实践技能。职业院校教材的理论知识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删减推导、演算、证明的内容,强调知识在社会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校本教材不仅只是介绍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通过实例介绍应用场合和方法。
  (二)基本知识“面宽、灵活”的原则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要求,充分考虑每个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编写过程中,校本教材要把握基本知识“面宽、灵活”的原则,即教材内容要富有弹性,基础类课程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满足大类专业对理论、技能及其基础素质的要求;同时要留有余地,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修或探究学习的需要。教材内容应尽量采用模块式组织,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裁减、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可充分利用学分制,让学生紧紧围绕自己的学习需求来选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方向,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所以,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
  (三)基本技能“主线贯穿”的原则
  我国《国家职业标准》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标准体系,强调相关知识对技能的支撑作用,强调避免理论化或学科化的倾向,强调技能与工作实践的内在联系,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训方式。因此,在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基本技能这条主线,形成职业能力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训练内容、考核内容和不同的教材形式。
  
  参考文献:
  [1]王树军.开发校本作文教材的探索与理性思考[OL].http://www.edu.cn/20041231/3125679.shtml.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57-161.
  [3]安庆市政府办公室.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OL]. http://www.anqing.gov.cn/include/web_view.php?ty=4&id=17&ContentPage=0.
  [4]许迪楼,张鹏顺,余祖文,陈品生.简论导游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07,(2):88-92.
  [5]顾明远.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96-298.
  [6]潘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启示.[OL]. http://www.tech.net.cn/y-jyjs/gjgn/au/4757.shtml
  作者简介:
  余祖文(1957—),男,安徽安庆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昆虫学和职业教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