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验分层教学设计

作者:李仕游




  摘要: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验是一个动手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如果按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教师指导工作量大,而且效果不理想。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实验分层设计,将现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可在减少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都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分层教学设计;分层教学法;教学建议
  
  分层教学法也称为分层目标教学法,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存在差异的特点,在教学中,实行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提问分层、实验分层、作业分层以及学习评价分层等手段,促使学习优异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有成就感,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验是《电工技术基础》随堂实验中动手操作难度较大的一个实验。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综合素质相对不高,特别是机电类、电气类专业的学生,因为文理兼招,文科生占较大比例,学生总体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如果像传统教学那样实行“一刀切”,对全班学生实验要求相同,则能够成功完成该实验操作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分层教学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
  
  复习分层提问
  
  本实验授课时间为2课时,采用现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分层次实验操作,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完成实验。首先进行5分钟左右的复习分层提问,复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及“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长动控制”的内容,展示其电气原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按照事先划分好的三个学生层次(A层:后进生;B层:中等生;C层:优秀生)进行如下提问设计:(1)对A层学生提问这两个电气原理图中各个电器名称、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构成以及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2)对B层学生提问电动机单向长动控制的工作原理以及“自锁”的含义。(3)对C层学生提问这两个电气原理图中各个电器元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加以点评,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实验分层
  
  在此阶段,不采取分层提问方式。
  教师先提问学生:要想使电动机能够正向点动又能够反向点动,在图1的基础上如何设计电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展示电气原理图(如图3)。然后,教师指出:要想使电动机既能正转又能反转,需要两个交流接触器,一个(KM1)控制电动机正转,另一个(KM2)控制反转。而要想反转,必须将与电源连接的三根相线当中对调任意两根以改变电源的相序,其主触点连接如图4所示。此时,教师小结电路的工作原理:闸刀开关QS闭合后,如按下SB1,则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如按下SB2,则接触器KM2线圈得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反转。注意:常开按钮SB1和SB2不能同时按下,否则会造成短路。
  
  教师再提问学生:要想使电动机能够正向长动又能够反向长动,在图2的基础上往往会想到设计如图5的电路,这个电路是如何控制正转和反转的呢?电路有没有缺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点评并作小结:图中SB2为正转起动控制按钮,SB3为反转起动控制按钮。闸刀开关QS闭合后,如按下SB2,则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其常开辅助触点闭合自锁,其主触点闭合使电动机正转;如按下SB3,则接触器KM2线圈得电,其常开辅助触点闭合自锁,主触点闭合使电动机反转。但是本电路在按下SB2后不能立即按下SB3,按下SB3后不能立即按下SB2,否则,接触器KM1和KM2的线圈都得电,两者主触点都闭合,会造成主电路短路。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对图5电路加以改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作陈述:为了避免短路事故发生,电路必须引入联锁触点,如图6所示。接触器KM1的一个常闭辅助触点与接触器KM2的线圈串联。同样,接触器KM2的一个常闭辅助触点与接触器KM1的线圈串联。这两个常闭辅助触点被称为联锁触点。这样一来,当按下SB2,接触器KM1的线圈得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但其联锁触点断开,切断了接触器KM2线圈所在电路;当按下SB3,接触器KM2的线圈得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反转,但其联锁触点断开,切断了接触器KM1线圈所在电路,这就避免了短路事故的发生。
  一般的学生分组实验,往往一个组有好、中、差学生,我觉得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后进生往往得不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做到因材施教,也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按照学生层次分组:A层的学生2~3人一组,实验操作电路如图3;B层的学生2~3人一组,实验操作电路如图7;C层的学生2~3人一组,实验操作电路如图6。同时,教师应鼓励A层学生挑战B层学生所做的实验;鼓励B层学生挑战C层学生所做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根据电动机功率正确选择接触器、熔断器、热继电器和按钮。(2)教师示范电器元件布置及控制线路操作,边示范边讲解。(3)学生开始在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安装练习板上安装电路。要求学生:(1)先接好控制电路,调试好以后,再接主电路。(2)安装时要注意各连接点要接触良好。(3)文明操作,保护好各个电器,在试车之前,必须先由教师用万用表检查电路是否有短路连接情况,方能通电试车。
  实验操作评价
  实验操作结束,教师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评价,按元件安装、布线、通电试车以及操作规范四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各组按评分标准加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另外,为了鼓励A层的学生,如A层的学生能完成B层学生的实验操作,应该评为优秀,并加入B层;如B层的学生能完成C层学生的实验操作,也应该评为优秀,并加入C层。反之,如果B层的学生实验操作评价为中等以下,则调整为A层;如果C层的学生实验操作评价为中等以下,则调整为B层。
  实验分层教学建议
  
  鉴于高职新生动手能力普遍不强,加之本实验电路线路的连接错综复杂,如果教师画出电路原理图后,就让学生按照原理图连接操作,学生开始往往会一头雾水,无从动手,教师再去一一指导的话,工作量会很大。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1)先连接好控制电路,各层次学生可参照图8的接触器平面连接图连接,并要求C层学生先按照B层的电路连接,最后再并联上相应的自锁触点,如图8(b)、(c)所示。当控制电路连接完后,要求各组各层次学生先做好调试工作,这是完成本次实验操作成功不可缺少的一步。具体做法是,闭合闸刀开关QS后,A层学生应依次闭合常开按钮触点SB1、SB2,依次观察接触器KM1、KM2的线圈是否有吸引衔铁的声音;B层学生和C层学生应依次闭合常开按钮触点SB2、SB3,依次观察接触器KM1、KM2的线圈是否有吸引衔铁的声音。如果有此声音,说明控制电路连接正确;如果没有,检查连线,看看是接点松动还是接线不正确,改正后再行调试。(2)熟悉图4接触器平面图及主触点连接平面图,参考图4连接好主电路。(3)在指导教师检查电路后,闭合闸刀开关,进行通电试车操作。
  由于本实验操作是《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随堂实验中操作难度最大的实验,学生实验能力又参差不齐,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指导。特别是A层次学生,常常记不住交流接触器和热继电器各部分名称,教师应该再耐心地讲解一遍,使各组各层次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在本实验中,会有一些优秀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很快,教师可让这部分学生去帮助实验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以保证其按时完成实验操作。
  
  参考文献:
  [1]张立生,刘陆平.电工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利军.电工技能训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仕游(1972—),男,壮族,广西南宁人,教育学硕士,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