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关于计算机操作课学生的行为规范

作者:胡洪珍




  摘要:计算机操作课是一门实践性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课程。只有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教学革新,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才能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课;学生;行为规范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课程在技工学校得到了广泛开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计算机操作课具有显著特点,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学生容易做出随意性的课堂行为,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内容的随意性,学生很容易各自为政,不按要求的教学内容操作,而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操作,操作内容甚至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另一方面,表现为课堂纪律的随意性,经常出现诸如玩游戏、随意走动、大声喧哗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随意性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通过多年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及对学生心理的分析,笔者认为,这种随意性课堂行为的产生有以下主要原因:(1)技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律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的情况。(2)计算机操作课的特点所致。一方面,学生在上操作课时往往有较大的自由,在主观能动性较差的情况下,这种自由往往容易演变为课堂行为的随意性;另一方面,计算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和功能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不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诱发学生做出不当的甚至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3)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强大的功能特别是丰富的娱乐性有一种喜爱和好奇的心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随着计算机神秘面纱的揭开,学生的好奇心理逐步消失,当教学内容远不及使用电脑进行娱乐有趣和好玩时,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随之产生,随意性课堂行为就容易出现。
  随意性课堂行为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学习,而且会对其他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玩游戏,就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玩游戏的行列。随意性课堂行为甚至会影响教师正常地开展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所以,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课的课堂行为不加以规范,就容易导致学生放任自流、随心所欲的局面,危害极大。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在计算机操作课中如何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是每个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制定详细的计算机操作课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使用一些工具软件限制学生只能对计算机特定软硬件资源进行使用和操作等等。这些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只有从随意性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规范学生课堂行为的根本所在。
  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自觉地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学习,随意的课堂行为就能得到有效控制。要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演示一段精彩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在讲授文字处理软件Word之前,可以问学生:“你们想拥有自己的名片吗?”或“朋友过生日,想送给他一张独一无二、充满个性、你亲自制作的贺卡吗?”在讲电子表格Excel时,可设置一个情境:给每个学生一次当班主任的机会,并让其对班里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别计算总分、平均分,进行总分排名、单科成绩排名等等。先让学生对传统的计算方法存在的弊端(诸如效率低、容易出错、枯燥乏味等)有充分的认识,然后让他们思考、讨论并设法找出更好的方法,最后教师再演示应用电子表格Excel轻松地完成成绩统计任务。前后难易程度的强烈反差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而无暇去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教师要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将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做到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规范学生随意课堂行为的有效途径。
  紧跟技术发展,满足求知欲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软硬件出现。一方面,计算机课程教材远远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接触到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如果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就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甚至会让学生觉得“老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课堂行为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规范。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抓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内容,准确地加工和重组教材。要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添加与课程有关的内容和刚出现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新鲜内容,对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过时的内容进行删减,使学生的知识与时俱进,学以致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被教学内容牢牢地吸引住,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上来。当然,这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满足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
  角色转变,调动学习主动性计算机操作课以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为教学目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作为知识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始终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是要从讲授和灌输转变为组织与引导。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最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操作技能的要点、难点作必要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的操作技能有直观和感性的认识。然后把课堂的多数时间留给学生练习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一方面,通过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动向,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督促学生学习,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对课堂上学生的随意性行为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
  任务驱动,给学生以成就感师生角色发生转变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支配着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学生始终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此时,“任务驱动”是最好的选择,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计算机操作课实践性强、极富创造性的特点,可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最重要的是任务的完成应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任务驱动”是以任务为中心,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与技能发展的教学模式。例如,学习幻灯片PowerPoint时,可以将制作以“我的学校”为题的演示文档作为中心任务,再将这个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一个容易实现的具体的小任务,开始只有文字的介绍,然后是图片、声音的加入,然后引入各种动画和特效等等。当学生完成每一个小任务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精美的PowerPoint文档,在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的同时,也掌握了用PowerPoint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一方面,可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可给学生以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2002,(4).
  作者简介:
  胡洪珍(1977—),广东省工商技工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