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谈模块循环式教学法在《家禽生产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 刚 刘慧玲
关键词:模块循环式教学法;家禽生产学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已渐渐融入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家禽生产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相容、特别重视实用性的一门应用学科。其开设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家禽业生产发展概况、发展趋势,掌握家禽生产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科学性、实用性及先进性,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最新的实用技术,培养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养禽业第一线劳动者。
《家禽生产学》的教学现状
《家禽生产学》虽然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但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传统教学主要是在教室和实验室进行,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一本教材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学模式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虽然该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也无可否认地为学生传授了许多新知识,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最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当代高职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对这门课也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为此,笔者在《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模块循环式教学法,目的是加快《家禽生产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考核体系改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模块循环式教学法的
主要特点、实施步骤及措施
(一)模块循环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模块循环式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家禽生产学》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它可将《家禽生产学》的各部分根据其特点分成育种与孵化、营养与管理、设备与环境控制、蛋(肉)鸡生产、疾病防治几个模块进行教学,每一模块大致可分为养鸡(孵化)场参观实习(即感知阶段)、课堂教学(即认知阶段)、实验教学(即论证阶段)、养鸡(孵化)场实习再实践(即应用阶段)。一个模块结束再进行下一个模块。模块循环式教学,既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生产实际的机会,又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既让学生从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适应生产一线需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学习者,又强化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可使教师在教学和训练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样,才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目标,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思路。
(二)模块循环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措施
在将《家禽生产学》分成几大模块的基础上,每一模块均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养鸡(孵化)场参观实习(即感知阶段)每一模块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带领学生到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生产现场参观,让学生接触实际,对学习内容有感性认识和大致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概况的同时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实际看到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参观、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即认知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启发、引导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智力(知识转化为智力的能力)、技能(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实践及创造能力(以知识、智力、技能为基础的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此,一方面,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科学地划分好模块;通过精选基本理论知识和总结实践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多看有关的参考书,安排自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学生自学后完成相应的习题、读书报告或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组织讨论与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每个小组人数不宜过多,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使讨论处于自由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讲授、自学、讨论、交流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偶尔也可采用换位法,由学生讲解某个章节,锻炼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演讲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增大信息量,而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实验教学(即论证阶段)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实验教学,手脑并重,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是《家禽生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一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1)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重视不够;(2)内容设计过于简单,且验证性实验偏多,缺乏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或自选性实验及一些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实验;(3)学校在实验仪器设备上的投入不多,实习教学还很薄弱,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因此,加强《家禽生产学》的实验教学势在必行。通过实验课改革,去除一些内容简单、实用性不强的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变为以探索性、综合性、开放性及自选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安装调试仪器设备,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设计实验项目,避免陷入单纯重视“动手能力培养”而忽视“动脑能力培养”的误区。因此,实验室建设尚需增加投入,应配备一些比较先进的、社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大型仪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与工厂对接、课堂与车间对接”的高职院校办学目标。
养鸡(孵化)场实习再实践(即应用阶段)在完成前三个阶段后,让学生回到生产现场,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参加各生产环节的实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各种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现场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此,前一模块完成以上几个步骤后,再进行下一个模块的循环教学,直到完成全部教学计划。
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注重能力测试
科学考核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保障促进作用。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过深,不少学生把考试看成是学习的主要目的,而我们以往又多以闭卷考试为主,题型几乎都是客观题,结果导致学生考前死记硬背学习笔记,使教学缺少生机和活力,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这种考核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一方面,要改革考核方式,可采用闭卷、口试、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实验课题、写论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另一方面,要改革考试内容,对试题的编拟要活(即试题形式能打开学生思路)、实(即检测内容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用(即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既感受到考试的压力,又有足够的空间自由全面地发展,才能适应生产第一线的要求。
总之,如何把《家禽生产学》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不断改进、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宋砚清.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模块教学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8).
[2]王浓章.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3,(13).
[3]王丙云.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
作者简介:
刘刚(1973—),男,永城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畜牧专业教学。
刘慧玲(1974—),女,永城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