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李钧长
关键词:中等职校;美术教育;教学品位;教师能力
加强中职美术教育的人文意识
职业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致用”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从战略眼光看须有人文底蕴的支撑。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人文教育是生命意识教育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根本,承继了中国传统重器识修为的教育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未能整合与完善,阻碍了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也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使学生具有必要的人文素质是增强职业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明智举措。笔者在美术教学中的切入点之一是在专业操作课中穿插介绍一些美术史常识,可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悟性变通能力、提升境界等积极作用。关于史识人文的重要性,美术教育家傅抱石的女儿傅益瑶谈到:“从小,父亲就不断地对我说:你必须非常重视学习历史,如果你不懂历史,那你就只能是目光短浅,没有志向,没有理想的人。而你若懂得历史,那么就会有永远可以攀登的高峰在等着你,有无数先杰在帮助你,还有极好的奖赏准备着给你,这奖赏就是美好的人生境界”。在美术技能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才能学出品位,如韩愈所说:“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了,专业水平也会取得势如破竹的进步。
注重美术技能教学的文化品位
技能实训教学的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化教法是发挥中等职业教育优势竞争力的突破口。教学有其内在规律可循,教师宜使平时教学心得系统化、深刻化,若教法精当,即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学须有优选的先进理念与品位意识,要从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应用效果出发,勇于突破陈规与僵化教学模式的窠臼,把课教活。当前,中等职校美术专业教育仍存在以“管”代“教”的不足,如若不从提高教学品位的根本问题入手吸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简单地把管理等同于教育,就会使教育品质流于浅表化,也等于自行降低职业美术教育的特色与专业优势。学风环境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影响极大,营造学风浓厚、以学为乐的校园文化氛围会让学生有被尊重和学有所成的充实感。
(一)全面提升美术教学的文化品位,强化技能训练的文化含量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以绘画基本功与电脑操作为核心技能,二者相辅相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凡是在社会上事业有成的电脑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基本都是在校学习期间绘画功底较扎实的学生。美术设计学科注重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徒有理性而缺乏感性便无法很好地学习并从事应用美术专业。对美术设计而言,想象力是一种起决定性作用的能力。
在美术专业的学习方法中,临摹、写生与创作是三个重要环节,环环相扣,各有功用。中国画内蕴深厚、不作表面文章的尚内美特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洞察直觉与鉴别雅俗高下的眼力。中国画以散点或无点透视的灵活变通性与适应性超越了焦点透视单一化思维训练的羁绊,有助思路的拓宽。因此,应高度重视中国历代书画名作的临摹教学,教师授课示范的要领应是“微瑕须细评”、“真放在精微”,抓大局气势,重细节。色彩课应突出工笔重彩与青绿山水画教学,应用效果十分突出。黄宾虹先生指出:“作画,岂可一味画其表,石受光,这是外表的色泽,可以画,但不是非画不可。石之质,此中内美必须画。董(源)、巨(然)山水初看平淡,细看愈有味,此是画入内美感人深。画求外表,漂亮,如人之妩媚,虽一时讨得人家欢喜,却不是正道,所以叫虚伪。画入内美,不是容易的事,所以畏难者不敢上阵,不上阵,安知取胜的奥秘”。以往的素描与水粉静物课因局限于僵硬写实的模式而易流于表面化,制约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思维的开发,与应用型美术设计不相适应或相脱节,必须及时转型,加以变通。有效的方法是以速写、写生和中国画的线描代替素描,培养学生敏锐的造型能力与灵气。据市场调研和近年电脑美术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中国画的写意、工笔、速写、书法、线描等课程比起素描、水粉画等更具应用性。
书法、篆刻是内涵深邃的艺术形式,其固有的美质与文化气息能从本质上提升电脑艺术设计的格调与品位,使设计进入高雅境界。2008年奥运会标志设计“中国印”即是篆刻艺术运用于设计的成功范例。李岚清同志对艺术教育十分关注,且身体力行地投入篆刻艺术创作,不断尝试创新,并尝试以卡通画入印,体验童趣的美好,把学习篆刻当成表达志趣、理念、情感的一种手段,明确提出“石言志”的课题。他在近期新著《原来篆刻这么有趣》一书中提出,篆刻是极有趣的比书法更特殊的艺术门类,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令西方人神往与折服,对培养学生健康平和的韧性心理素质与雅正的审美趣味效果显著,应成为美术专业的必修课。在教学中,对中国画的笔墨写意、历代画理书论、中国古典建筑、园林、明清家具设计等人文审美视角进行深入研究和讲解,对学生的艺术设计素质很有裨益与启发。学生就业途径宜多样化,唐山盛产瓷器,素有“北方瓷都”之誉,将文人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与陶瓷完美地结合起来,能显著提升瓷业的品位,且极具市场前景,真正名贵的瓷器多是美观的手绘瓷,这为美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二)手脑并用,建立师生作品定期展览制度,构建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系统
根据美术专业视觉直观性极强与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课程量大、侧重动手能力训练的特点,建立师生作品定期展览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树立浓厚学风,构建良性循环系统的有效方式,定期展览是专业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的一面镜子,应作为美术专业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加以制度化、定期化,帮助学生脚踏实地夯实专业基本功,体验成绩喜悦,并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质量与教师业务考核。学生美术习作展可随时进行,灵活掌握,每年至少应举办一次美术教师的教学与创作作品汇报展览,供师生观摩交流,以体现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校专业学术气氛的形成。手脑并用,对师生业务动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很好的、有效的促进方法。
提高美术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
美术(设计)是一门操作性、直观性极强的视觉艺术学科,其教学方法截然有别于语、数、外等口头传授课程,美术学科必须经过长期扎实的动手技能训练才能学有所成。教师既要言传,更须身教,身教的效果优于言教。授课时教师只讲教材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必须随时有课堂现场示范作品与创作作品供学生观摩学习,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扎实精湛的业务动手示范能力、蔼然亲切的人格魅力是感染并赢得学生由衷钦佩与尊重的无言力量,直接关系着教学品质的优劣。课堂示范作品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学识的集中体现,是取得学生信服的依据,创作作品则反映教师的治学方法与艺术思考的深度,是教学质量得以持续提高的不竭源泉与有力保障。一位称职的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动手能力与深厚的人文学养。发挥职业教育美术专业的技能优势并推动学科建设,教师是关键,职业教育需要一支业务精湛的专业化实干型教师。
当前,美术专业教学中较突出的缺陷是许多教师疏于业务,动手能力较弱,长期没有美术范例作品,教学说服力很低,只能以“说”代“教”,试图以口头讲解代替动手示范,这对美术专业学科教学而言是本末倒置,使美术教学变得空洞,乏善可陈。这样的教师多了,必然直接造成整体教学质量的滑坡与专业发展的低迷停滞,应引起重视。要力戒空谈,美术专业教师亟须补修业务动手能力这一课,教学方法不可偏离学科特点与教育规律。针对此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将职业学校美术专业教师的业务动手能力切实纳入职业道德与实绩考评,使其成为对教师敬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随着人们对生活审美品质与品位的细化与讲究,美术设计成为日益受社会欢迎的专业,同时,也对职业学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民谚说:“薄技在身,胜握千金”,因此,中等职业美术教育应注重技能教学的文化含量,增强品位意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伯敏.黄宾虹[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32.
[2]李岚清.原来篆刻这么有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李钧长,陕西眉县人,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美术专业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