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改革探讨
作者:黄建平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进行操作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每个模块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实施,由2~3名专业教师组成,分别承担教学讲义(教材)的编写及相应模块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师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鉴定,或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参与教学与管理。
教学组织安排过程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根据该专业所对应的工作过程,将职业能力模块划分为若干个学习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又具有关联,根据特点实施项目化教学。为了保证每个模块的课程容量,一般可根据内容和课时分解为4~6个课题,每个课题又可细分为3~5个分课题,以便运作。
课程设置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果
学生素质全面提高(1)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原来枯燥无味的专业学习,现在变得直观、生动,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明显加强,大部分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中级工的要求。(2)方法能力有所锻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了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综合和系统思维能力、系统工作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社会能力有所加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有成就感,学风、班风有明显好转,同学之间能互助交流,团结协作,班级集体荣誉感增强。(4)创新能力有所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积极思维,提出很多新颖的想法,自己动手做出了一些产品,自信心得到很大提高。
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和引导者,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由单一变得多样,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学生逃学、退学现象减少以前,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都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再加上职业工作比较苦和累,因此有一些学生学了一段时间就转专业,甚至退学。现在,这种现象明显得到改善,甚至有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解了本专业的教学情况后转学此专业。
为学校节省了一些办学经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的实践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时,结合项目教学情况,可以进行产品来料加工,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为学校节省了很多办学经费。
我校还与本市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校企联合办学已经起步。企业为我校学生实习提供场地和设备,为我校专业教师操作技能训练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样,我校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职工的文化知识和技术培训提供帮助。
总之,只有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奚亚洲.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新理念与其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5,(12).
[2]龚戈淬,等.以项目开发促课程建设的探讨与尝试[J].机械职业教育,2008,(1).
[3]张云华,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4]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黄建平(1969—),男,福建省建阳农业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加工技术与焊接技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