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简论高职院校面向新农村建设的教学内容改革

作者:张鹏顺




  农业产业化经营技术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生产不能仅局限在简单的农产品生产上,而是要延长产业链,扩展到加工、销售等领域。因此,需要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各级各类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这就对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数量、种类、规格与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农业生产产业化与加入WTO后的市场化需求,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安排:(1)培育新品种技术。培育新品种是提高农业资源生产力的重要措施。要针对不同农业区的动、植物品种进行改良,加强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条件适宜的地区,要大力开发名、优、特、新、稀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2)特色产品深加工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是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包括杀菌技术、粉碎技术、分离技术、干燥技术、膨化技术、压榨技术、无菌包装技术、速冻技术、粮油产品深加工技术、水果蔬菜深加工技术、禽畜及水产品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技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茶叶加工、蜂产品加工、食用菌加工、笋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农产品加工原料标准化、农产品加工过程标准化、农产品流通过程标准化)等。高职院校可针对地方特色有所侧重,但应重点开展大宗粮油产品(玉米、大豆、稻米、小麦、双低油菜、马铃薯等)、果蔬(苹果、柑橘、特色果品、蔬菜等)、畜产品(肉、奶等)、林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工艺设备、标准化体系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内容的教学。
  (二)加强法制教育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村城镇化建设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的社会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涉及法律、法规的内容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邻里社会关系与社会规范正在瓦解,亟须建立以法律为准绳的新的社会规范体系。二是在产业经营过程中与外界的经济交往逐渐增多,涉及经济法的问题逐渐增加。许多农民因为不懂法,在经济活动中吃了亏,农民亟须获得相关的法律知识。三是农村民主建设。如何根据法律选举出自己满意的村委会,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也需要学习相关法律。四是环境保护法规。一方面,工业正向农村扩散,农村污染日益加重;另一方面,工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增加,农村的农林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遭到掠夺性开采,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农民需要依靠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高职院校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可针对经济法、环境法、选举法、合同法、消费法与劳动法等内容,开设相关课程,增加农民的法律知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三)建设精神文明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首先,要选择与科学发展观有关的教学内容,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的干部群众。其次,要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与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实际行动。再次,要坚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最后,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引导农民群众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杨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J].现代企业教育,2005,(8):8-9.
  [2]孙晓峰.科教扶贫的基本功能与实现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6):19-20.
  [3]曾宪培.物流经济地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17.
  [4]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1-46.
  [5]李友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理论探讨,2006,(2):86.
  [6]彭跃刚.农业产业化与农村职业教育互动关系分析[J].职教通讯,2005,(2):18.
  作者简介:
  张鹏顺(1967—),男,安徽怀宁人,硕士,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人文地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