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军向
关键词:中职教育;经济发展;相关性;阶段性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是教育与社会各种职业沟通的桥梁,是实现经济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1995年7月,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举行的世界教育大会上,一百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前提。①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中职教育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的厘清,有助于纠正社会上对中职教育的偏见,引起社会各方面对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视。
我国中职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国民经济规模指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数量。表示社会总产品数量的指标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DP)加以度量,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本文以我国1980~2005年的GDP总量为分析对象(详见表1)。
我国的中职教育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部分。对我国中职教育的规模,一般用中职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和每年的招生人数加以描述,而每年的在校生人数有累计的成分,因而一般用中职教育每年的招生数来衡量中职教育的规模。
运用SPSS13.0对我国1980年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与中职教育招生总数、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人数、职业中学招生人数、技工学校招生人数进行简单的相关分析(见表2)可以发现,在a=0.01的水平上,GDP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的相关性最高,为0.965,与普通中专的相关系数为0.955,与职业高中的相关系数为0.909,与技工学校的相关系数为0.865,这说明GDP与中职教育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从而证明了我国中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正如美国学者伯纳德·L·温斯坦博士在观察、研究西方国家发展的普遍规律时所指出的:“西方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一个健全的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比高等教育还要关键的因素。”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职教育发展的速度越快、规模越大越好,如果中职教育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人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导致中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造成资源浪费。
中职教育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中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样符合潘懋元教授提出的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即“教育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教育要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制约,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起作用”。③因此,只有中职教育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中职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以及中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表1 我国GDP与中职教育发展的相关情况(单位:百万元;万人)
数据来源:1980~2006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表2 我国GDP与中职教育招生人数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双向)
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以中职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主,中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本文着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见表3)。
回顾二十多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就中职教育每年占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而言,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受经济发展影响的痕迹,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而出现徘徊。从表1大致可以看出,我国的中职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1)1980~1997年的数据来自:朱兴德.重点职业高中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8.
(2)1998~2005年的数据根据1999~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统计获得
1998~2005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情况图
第一阶段:1980~1984年,急速上升阶段“文革”结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1984年GDP增长率达到第一个高峰,年增长率为14.5%。同时,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政法部门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量招聘干部,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因此,上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中职教育招生人数急剧上升,到1985年,招生人数突破200万,占当年高中阶段招生比例达到43.81%。
第二阶段:1985~1993年,波浪式上升阶段中职教育自1985年招生人数突破200万人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招生人数增长明显放缓,高中阶段职教招生比一直徘徊不前。1988年5~7月间,在社会心理承受力脆弱、某些单位乘机“搭车”乱涨价的情况下,主要副食品的提价诱发了全国抢购挤兑风,打乱了市场与金融秩序。人们对经济变化趋势和改革前景感到迷茫,知识和学历在人们的感觉中陡然贬值。1989年,在治理整顿过程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被暂停。种种因素均极大地打击了人们的学习热情。经济形势明显影响到中职教育的发展,1988~1990年,高中阶段职教招生比几乎没有增长,只占47%左右。经过两年的治理整顿,从1990年下半年起,国家经济形势逐渐回暖,工业总产量逐月提高,农业全面丰收,粮食生产再创历史纪录。1990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确定了奔小康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出现第二个高潮。在这种形势下,1991年高中阶段职教招生比突破了50%,达到52.57%,此后两年一直上升,到1993年,职教招生比例达到我国中职教育历史上占高中阶段招生比的最高峰,当年高中阶段职教招生比为60.02%。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985~1993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不稳定,因此中职教育发展也表现出一种波浪式的发展态势。这说明中职教育受经济形势的影响非常大。
第三阶段:1994~2001年,下降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环境变化及经济周期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从1992年、1993年开始呈现下滑趋势。中职教育招生总数每年虽然有所上升,但是高中阶段职教招生比却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下降。这一阶段中职教育的发展除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困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大批下岗工人再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职毕业生就业。另外,我国自1994年起对国家公务员实行“凡进必考”的录用制度,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打破了几十年来由国家分配的制度,且打破了地域、身份的限制。中职毕业生由原来国家包分配向自主就业转变,毕业生就业陷入困境。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职教育的发展。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普高毕业生升学比例急剧上升,高校入学机会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初中毕业生选择普通高中。中职教育培养的主要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加上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鄙薄,使中职教育在90年代末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1999~2001年,中职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占高中阶段招生比从1999年的48.56%下降到2001年的37.71%,回归到80年代初的水平。同时,招生总人数出现了自1980年以来的第一次倒退现象。1999年中职招生人数为473.27万人,2000年为408.3万人,2001年为399.94万人,招生人数连续三年下降。中职教育在此阶段的发展情况,反映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第四阶段:2002~2005年,稳步回升阶段2001年,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2002~2005年,我国经济处于第三个上升时期,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2003~2005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10.0%、10.1%和10.2%。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为中职教育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期,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服务,为“三农”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强调职业教育要在新形势下有更大的发展。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两次重要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④从2002年起,我国的职业教育开始走出低谷,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04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达到566万,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409万,2005年,招生人数突破600万。至此,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注释:
①②王佳媛,李慧民.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辩证关系[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③何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3.
④黄尧.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作者简介:
陈军向(1971—),福建厦门人,硕士,厦门商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