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浅议高职院校《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高士杰




  严格要求该项应当始终贯穿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实验考核,建立实验评分制度,采用单人单机、随机选题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中题目的编程、录入、调试、运行等环节。以理论考核加实验考核的成绩总和作为最终的成绩。
  (三)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既给可编程控制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设备经费不足和实验设备的落后必将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这一矛盾是实验室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电工技术课程一部分的可编程控制技术实验室的建立,既可以考虑在现有的电工实验设备上添加配置,也可以考虑专门建立,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购买关键设备,辅助设备自制或改造由于经费有限,如全部购买,势必需要更多的资金,给改造带来更大的困难,甚至无法进行。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中,采用了关键设备购买,辅助设备自制或改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先后自制或改造了开关量信号输入板、继电接触器板、交通信号灯模拟板。通过外接板,使控制对象真实化、直观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充分发掘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本领可编程控制实验最常用的外部设备有电梯控制、加料控制、机械手自动控制等,这些外设价格昂贵,难于购买。我们将这些控制对象建立模型,借鉴工控组态软件的方法,保留其主要功能,利用微机界面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通过可编程控制器与PC通讯的办法,将可编程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状态及动作结果动态地显示出来。这种应用仿真技术的实验模式,既节约了经费,又使实验直观、生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也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效果良好。
   建立可编程控制器校内工程环境为了适应工程的实际需要,使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我们与经贸系合作建立了校内工程实际环境——物流系统小型立体仓库。该仓库以实际存放模具的仓库为对象,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按层、列存放货物的自动存取。该装置集成现代化的控制技术,如变频调速、步进驱动、光电检测等先进技术,为学生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经过多方面综合课程改革后的《电工技术》课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该课程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课程,该课程多元灵便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学、喜欢学。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师生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让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基础课程的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让全新的高职教育展现自己的优势,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我们只有始终注意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始终抓住时代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基础课程上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陆国和.电路与电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白乃平.电工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台方.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4]刘晓静,等.试论“电工学”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24-25.
  作者简介:
  高士杰(1973—),男,江苏淮安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工技术”、“PLC”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