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基于高职化学网络教育资源的项目式学习

作者:张世勇 闫淑惠 黄 (王乐)




  实施高职化学项目式学习,学生应该围绕学习项目,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进行识别、收集、加工、处理、利用,以解决问题。下面就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大学基础化学》第22章“化学与环境”中的“酸雨”课题介绍进行基于网络教育资源的项目式学习的方法。
  选定项目首先创设有关“酸雨”的教学情境:酸雨,人称“空中死神”,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目前,全球有三大块酸雨地区:西欧、北美和东南亚。我国长江以南也存在连片的酸雨区域。在酸雨区域内,湖泊酸化,渔业减产,森林衰退,土壤贫脊,粮菜减产,建筑物腐蚀,文物面目皆非。近年来我国政府已开始对酸雨问题进行总体控制,提出消减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酸雨”项目进行学习,对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监测、防治等问题进行探究。
  制定计划酸雨问题涉及很多方面,重点学习酸雨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先将全班分为五个小组:(1)酸雨的形成组:研究有关酸雨的定义、成因、成分。(2)酸雨的分布组:寻找世界和中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研究制约酸雨地区分布的因素。(3)酸雨的危害组:研究酸雨对农业、森林、建筑、文物、桥梁及与人体健康的危害。(4)酸雨的监测组:研究精密的酸雨分析仪及监测方法。(5)酸雨的防治组:研究酸雨的控制途径。通过网络教育资源分组来学习和研究酸雨问题,制定计划。
  活动探究在开始研究前,新建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和拷贝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料。做好准备后,浏览下列网站有关酸雨的相关信息,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收集资料。选择自己任务组相应的问题信息,用“记录本”拷贝或写下有关信息。收集课题的信息后,集体讨论,对初步的研究开展讨论和评价,深化认识。如果需要开展相关实验,就提出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制定一份实验设计报告(实验名称、目的、原理、实验图示、实验药品和仪器、注意事项等)。如果设计实验有一定的可行性,则进行实验。主要的网络资源有:http://www.kepu.com.cn/gb/earth/acidrain(中国科普——酸雨馆);http://nayz.fj.cninfo.net/xxjs/dnzp/2002/wy/syzl/index.html(酸雨之旅);http://www.jyez.com/ktz/dlpd/index.htm(中国地理学会);http://www.madison.k12.wi.us/stugeon/links.htm (酸雨链接网页);http://www.tnrcc.state.tx.us/air/monops/lessons/acidraininfo.html(酸雨实验室活动);http://www.ns.ec.gc.ca/aeb/ssd/acid/acidfaq.html(酸雨常见问题)。
  作品制作每位学习者在特定的任务中,认真负责地收集数据和资料,写出简要的研究报告,供小组成员学习和讨论。最后,小组成员合作整合资料,制作一个Powerpoint幻灯片或网站、网页,或以音乐剧、科幻小说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成果交流各学习者及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与喜悦。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举行展览会、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
  活动评价采用测评表对各小组研究学习情况综合评价,如资源收集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合作交流情况,活动报告情况等。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自评和他评,给出评估意见,对研究活动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基于网络教育资源的项目式学习应用在高职化学学习中,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可初步培养从事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抓好高职化学教育资源网络技术的开发,搞好高职化学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建设,可以提高高职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化学信息资源的能力,这些举措都将对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从事技术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靖.高职化学课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4,(5):104.
  [2]郑小军,王屹,王祖浩.化学新课程与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167.
  [4]苏德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26.
  [5]黄珎,王涛涛.基于Internet的化学学习模式与化学网络资源的利用[J].大学化学,2003,(3):45.
  作者简介:
  张世勇(1980—),男,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广西师范大学04级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教育信息化研究。
  闫淑惠(1982—),女,河南漯河人,赣南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教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黄珎(1959—),女,广西桂林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科学教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