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论数学教育与高职生素质教育

作者:张成恩




  美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美育绝不仅仅是音乐、美术等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数学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学情趣,许多数学对象都表现出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普遍性与奇异性等美的形式,从而构成数学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美,不同于艺术美,数学美是通过抽象和深思给予人们理性的满足和神往。数学美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而且还有方法论的价值。数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学生通过规范整洁地书写作业,认真准确地作图,严谨科学地推理论证,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数学观点和方法等等,会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从而获得数学美的感受。在数学教育中,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公式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能力。通过对数学公式、数学语言的直接感知,可以领会数学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美感。对学生数学审美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的审美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数学的基础性与广泛的应用性,不仅使数学成为学习其他科学的基础,而且也使数学成为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极好的载体。现代社会许多方面的数学化,说明我们需要数学式的思维。一个有数学头脑的人,即能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自然是高素质的人。因此,数学教育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素质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高职生数学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劳动者的数学素质与能力
  
  在大力倡导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实训的呼声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被大大地削减了。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基础理论课的数学课教学,应该保证必要的学时和内容,必须纠正轻视数学教育的错误观点和倾向。
  应努力改革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过去数学教育内容陈旧、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单纯顾及专业课需要的不良倾向,使数学内容的设置既有利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专业课发展的需要。要改革过去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做法,逐步做到教师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获得科学的思想方法与独立学习的能力,尤其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创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前苏联)А.Д.亚历山大洛夫,等.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2]林夏水.数学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王巧琴.数学的教育价值[J].教学与管理,2001,(12).
  作者简介:
  张成恩(1963—),男,讲师,理学学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教学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