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教学之我见

作者:杨美霞




  摘要: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是各类学校计算机课程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实践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是一门概念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它不仅是动态网页设计的基础,还与VB或VC等高级程序设计也有密切的联系,更是网络数据库SQL必不可少的前导课程之一。正因如此,它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让学生初步认识数据库,了解数据库的应用
  
  有些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门课时觉得奇难无比,不知道它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一旦产生这样的心理反应,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在学生对数据库还感到陌生,没有任何概念的时候,应讲一些现实生活中使用数据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数据库的现实意义。例如,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开户后,存入或取出钱币,银行系统都有所记录,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查询本账户余额。再比如话费交纳系统,每次交纳话费,只要输入电话号码,系统就可以显示用户名,并且可以准确无误打印当月的话费消费清单。诸如此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数据库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和正确的理解。其后我们可以出示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对它进行一些基本操作。
  
  抽象概念形象化
  
  数据库相关的抽象概念很多,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强化记忆这些概念,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很容易把学生刚刚燃起的学习热情浇灭。在讲解基础概念时,要把抽象概念简单化、形象化。比如在讲解变量作用域的时候,应分别举例说明什么是全局变量、局部变量和本地变量。全局变量好比国家元首,上到联合国的人员,下到地方的百姓都认识他。像这样向上向下都被认识的变量就是全局变量;局部变量好比市长,向上不能行使权力,但在本市和市以下的县、乡、镇等下属地方可以行使权力,像这样在本层和本层以下的范围起作用的变量就是局部变量;本地变量好比楼长,只能在本层楼行使权力,楼上楼下都不起作用,像这样只有在本层起作用的变量就是本地变量。由此学生很快就会在脑子里勾勒出各个变量的作用范围,如图1所示。
  
  命令动词简单化
  
  多数学生总是对各种看似复杂的命令感到困惑,可以试着把抽象复杂的命令动词总结为常用的英语短语,以方便学生理解记忆。例如更新字段命令“REPLACE<字段名> WITH <表达式>”,REPLACE…WITH…这个短语本身含义就是用什么来替换什么,所以该命令的含义就是用新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值,一个字段,一个表达式)来代替原有字段的内容。再比如字段与数组之间的传递命令“SCATTER<字段名> TO <数组名>和GATHER<字段名> FROM <数组名>”,学生总搞不清哪一个是往数组里传,哪一个是往字段里传,并且还容易搭配错介词。首先我把短语提炼出来,即SCATTER…TO …和GATHER…FROM …,含义分别为分散到哪里和从哪里聚集到一起,TO与FROM是对应动词的固定搭配,在这里后面都接数组名。这样就好理解了,字段往数组里传值是SCATTER<字段名> TO <数组名>,数组往字段里传值是GATHER<字段名> FROM <数组名>。此外,不要让学生把每个命令单独记忆,应带领学生去思考和比较各命令的异同。
  
  程序流程图示化
  
  在某些高校,数据库的基础课程可能同时作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课,所以在学生还没有任何程序基础的情况下讲解程序的时候,首先要给学生建立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即三种基本程序结构(顺序、分支、循环),最好的方法是画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选择分支结构时,先画好选择分支结构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如果满足条件,执行语句序列1,不满足条件,则执行语句序列2。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把深不可测的程序,用几个简单的图就都囊括其中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表单这部分是本课程的另一个重点章节,可以用实例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兴趣学。通过对实例剖析——教师分析——制作过程——学生练习几个阶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能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例如,为使学生初识VISUAL FOXPRO,可以使用“在具有图案背景的窗体中循环滚动显示一行字幕”这样一个例子演示给学生看,这个例子虽小,但作为第一个案例,借助于多媒体教室,通过教师边分析、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就能很好地展现VISUAL FOXPRO可视化程序设计界面,很好地体现在该环境下实现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首先,教师可以先启动VISUAL FOXPRO,创建一个表单,从中引出了VISUAL FOXPRO集成开发环境中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具箱、表单窗口和属性窗口等概念,使学生对该环境有初步认识;其次,针对本例,分析窗体中背景图案的设计应如何实现,从中引出表单属性如何选择,表单常用属性的含义,如何改变其默认设置;再次,分析考虑字幕通过什么方式显示,从中引出在表单中添加控件的方法,并使学生认识标签控件的基本作用及其使用;又次,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实现自动显示效果必须使用Timer控件,并要编写自动执行过程代码;最后,引导学生初始化该表单,编写自动执行过程Timer_Timer1代码,并运行该表单让学生目睹实现效果,从而使学生对VISUAL FOXPRO可视化界面的环境及在此环境中如何实现程序设计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和真实的感受,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强化实验环节,提高动手能力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效的实验教学是促进知识理解、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在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教学中,重点有两个环节:
  课堂实验实验课着眼于通过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数据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掌握了该课程的知识并不等于拥有能力。在传授好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安排相应的上机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开发能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每次实验可根据实验指导书先由实验教师讲解其内容、要求和步骤,根据需要作适当的演示,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指导,实验完成后写出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课程设计,是指就本课程的要求而言,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运用本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借助计算机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为了加强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4人,从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40余个实际问题中选择一个题目或自拟题目,为每组提供实验平台,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各组实行分工完成相应任务。严格按照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进行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基本表设计与建立、功能设计、代码编写与调试等。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做好详细记录,最后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形成实习报告。由于选题是学生自己确定的,因而他们有很高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对学过的数据库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训练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对教师而言,课程设计属于基于经验、个性化和开放式的教学,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对学生的课程设计给予指导。教师组织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点评、相互学习,可使学生认识到各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的可取之处与存在的不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静.VISUAL FOXPRO数据库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杨美霞(1979—),女,满族,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程序设计。
  (本栏责任编辑: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