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动态备课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作者:刘晓华 纪正广




  摘要: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的好坏,备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态备课法是适合高职院校教师使用的备课方法,即以学生的专业背景为出发点,结合专业培养方案、知识技能要求,从教学任务下达起直至授课完成,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深化,完善备课方法。
  关键词:动态备课;方法;流程
  
  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备课是基本环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每次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备课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质量。本文从如何备课的角度入手,通过对高职院校现行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动态备课法的含义、内容的界定,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地探讨了动态备课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高职院校现行课程教学特点
  
  经济发展对高校的重要影响之一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的相关度越来越高。社会上不断涌现新职业,如电脑游戏师、形象设计师、动画绘制员、景观设计师、会展策划师、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商务策划师等等。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随之不断推陈出新。据统计,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新开专业1000多个。由此带来了高职院校课程的新变化。
  课程不断更新,呈现出“专”、“新”、“交叉”的特征新专业的出现,培养模式的改革,更推动了专业课程的更新、整合,呈现出专新交叉的特征。“专”,体现在课程划分日益专业化,即专业化程度加深;“新”,体现在不断涌现出的新知识、新规则;“交叉”,体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一门课程同时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如此情形下,对任课教师的授课就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备课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中强调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要求高职院校重视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这一要求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对于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而言,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相应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了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如何传授理论知识,还要考虑如何有针对性地完善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技能。这也成为对教师备课新的挑战。
  获取知识的渠道的多样性信息时代,知识浪潮汹涌澎湃,学生与教师拥有同样开放、多渠道的知识获得途径,很多学生在网络资源应用方面的能力甚至比教师更强,致使教师无法运用以往的“知识渠道垄断”来维护自己的权威,由此更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沿用以往传统的提前数周来备课的备课方法,在新学科和改革课程教学中呈现出一定的不足:(1)缺乏系统性,针对某一具体的章节或环节将大纲、教材、学生和方法结合在一起的备课,难以体现课程的整体性与多样性;(2)缺乏灵活性,新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规则的涌现使得我们以往数年不变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也会出现更新的滞后。在此情况下,固守原有的备课方法,将导致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的陈旧。许多课程内容伴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方法的出现、法律法规的变更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反映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就呈现出应有的动态性。
  
  动态备课法的含义、内容
  
  动态备课法是以学生的专业背景为出发点,结合专业培养方案、知识技能的要求,从教学任务下达起直至授课完成,随着时间的推进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修正、深化、更新和完善的备课方法。动态备课法包括五个步骤,即:第一步,备专业;第二步,备教材;第三步,备方法;第四步,备课堂;第五步,备课总结。具体实施见图1。
  备专业接受教学任务之后,任课教师就进入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备专业。这个环节主要是了解教学对象所处的专业的特点。即使同样一门课程,不同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必须掌握的技能要求会有所不同,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其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异,这些因素对日后的教学实施影响极大。因而,教师需从两方面着手进行备专业:
  1.横向备专业,即学生的专业区分
  教师应研究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及专业培养方案对本课程的要求。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在讲至行业进入壁垒分析时,管理类专业学生有《西方经济学》基础,在“学习和经验曲线”中只需提出这个名词,学生就会理解,而对于其他没有《西方经济学》基础的路桥、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就需要用2~5分钟时间解释这个名词。同时,不同的专业其知识背景也不同,在教学案例的运用上也应结合专业特点选用专业针对性强的案例。
  
  2.纵向备专业,即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年级进行区分
  不同年级的学生其接受能力、自制力都会有差异,对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二、三年级的学生和临近毕业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重点、英语水平会有差异,因而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可以进行双语教学;高职院校中五年制学生没有经过高中的历练,在学习能力、自制力上远不如高考入学的学生,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就应有别。教师通过备专业这一环节,可以形成初步的教学计划,即对不同专业、年级的授课对象制定针对性强的各章节课时安排。(备专业工作框图见图2)。
  
  备教材在形成初步的教学计划后,进入动态备课的第二阶段。在备教材这一环节中,教师应从三方面入手:(1)仔细、认真地通读教科书。很多教师认为以自己的水平无需再去认真阅读学生的教科书,这是一个误区。教科书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知识的主要依据,仔细通读学生用教材有两个作用:一是熟悉、掌握该教材的体系,在头脑中形成对该课程的整体概念;二是通过仔细阅读教科书的每一细节,可以及时发现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不准确、不完善之处,及时备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纠正或补充。(2)参考资料包括国内优秀教材、国外原版教材、专业期刊、网上资源以及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教材。教师应多渠道、多层面地摄取本学科领域中的知识以及实践领域中的新发展,将其有机地融入本课程的教学中。(3)利用教学硬件资源,准备影像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此同时,进一步了解在课程教学中本校可利用的教学硬件资源状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章节内容可采取的教学手段,之后对各类影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选取和制作。通过备教材,可以使教师对本课程的学科有更进一步的系统把握,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学科前沿、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相应可运用的教学硬件资源等情况有充分的把握,并对备专业阶段形成的初步教学计划进行修正,同时确定本课程各章节可采用的教学手段。备教材工作框图见图3。
  
  备方法在形成最终的教学计划,并对教材、教学手段有了充分的把握后,教师可进入各章节的备课,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备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层次、教学大纲的要求、各章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师本人的特点,选择相应内容的教学方法。若教师的语言表达富于感染力,就可多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问答法等;若教师的语言表达稍差而动手能力强,有些内容就可采用演示法、实验法等。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确定各章节内容所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及配套运用的教学手段,从而完成教案的编写。直到备方法这一环节,教师可形成各章节的详细教案。(备方法工作框图见图4)。
  
  备课堂自第一节课之后,每一次课结束,教师都应进行下一次课的准备,称之为备课堂。因为此时,教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自学能力、性格特点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对前一次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下一次教学内容或方法的调整。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还在不断地发展,同时也会出现新的教学手段,备课堂时可根据该学科的现实发展状况对原教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备注,调整教学进程、融入新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以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图5所示。
  
  备课总结当一门课程教学结束后,应进行备课总结,总结备课、教学的得失,这既是这一轮备课的结束,也是新一轮备课的开始。
  动态备课方法的动态体现在内、外两方面:对内以教学对象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来动态地调整课时、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学手段的选择应紧紧围绕本校的硬件教学资源作动态调整;对外依据新知识、新法规、新实践而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使得课程教学与学科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紧密结合,促成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这种备课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1)注意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备课,不能让授课内容面面俱到,而应该点面结合,使得让学生获得学习和创造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2)备课中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不同于以往的那种教师“闭门”独自备课的形式,动态备课需要与学校其他相关专业、部门相联系,因为教师需要获得所任教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学校教学硬件设施的应用情况等信息,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教师的备课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章豹,李和平.贯彻《意见》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感责任感——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学工作会议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1,(12).
  [2]刘守义.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地位与目标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6).
  作者简介:
  刘晓华(1970—),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营销。
  纪正广(197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