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安徽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作者:王亚鹏 龙文祥




  在就业方面由于大批职业高中毕业生无法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进入社会就业就成了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然而面对每年如此众多的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毕业生,职业中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就显得异常严峻了。另外,由于受基础设施的限制,许多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未能进行有效的技能操作训练,与实践脱节,也使得用人单位不太愿意招聘农村职校的毕业生,这就使得农村职业高中办学进一步雪上加霜。
  
  对策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旨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在未来的教育规划中,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并进。这些都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但要使农村职业教育获得良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宣传职业教育安徽省的职业教育在总体上所占比重较小,各地政府部门忽视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势必使得职业教育难以发展。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加大管理力度,改变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广大农民心目中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困境。地方党政部门特别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纠正广大农民只注重上普通高中、上高校的传统观念。除了大力宣传之外,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还必须依法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
  调整办学思想,克服僵化的办学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目前,从整个教育体系看,我国普通教育的发展已基本趋向完善,而职业教育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只有加大投入,大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完善我国国民教育体制,才能使各类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安徽省的农村职业教育要实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提出的目标,必须转变和调整办学指导思想。要同等看待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对两者的投入不能失衡,办学规模不能失衡。不能歧视职业中学,应将以升学为目标转为以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为目标。农村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提高进城农民的职业技能服务。因此,农村职业学校特别是职业高中应放眼市场经济的发展,认真调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类型,着眼于对大批即将或已经流向社会的劳动生力军的实用技术培训,使这些劳动者外出务工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工作环境。农村每年都有大量未能升学而直接外出打工的初中毕业生由于未受过岗位培训与劳动技能训练,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我国“入世”后,许多国外的大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这为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农村职业高中应抓住这一良好机遇,改变僵化的办学模式,适当缩短学生的学习期限,广泛开设一些短期实用的技术型专业如电焊、汽修等。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应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围绕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办学,从农村青年的发展需要出发。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应转变思想,注意以就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需定教,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有效服务。既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又要考虑到农民子女要求继续学习的愿望,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后备人才。实践表明,办学模式传统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的农村职业教育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必须深化农村职业教育的综合改革,重新确定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为了加快农村地方经济的建设,合理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地方政府应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以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合理配置国有资源,提供人、财、物与技术方面的支持,制定有效的政策,开辟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王亚鹏,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育学原理2005级硕士研究生。
  龙文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