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

作者:吴 伟




  3.完善考工站建设,是合理配置实习、实验设备的新课题。我校是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唯一的数控技术考核站。本着高标准、高起点的建校设想,根据数控考工的要求和特点,我们努力营建符合要求、具有超前配置的考核基地。同时力求使设备配置不仅能满足考核的要求,而且能承担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的培训,保证师资和企业员工短期培训的要求,具体配置是:(1)数控培训所需设备重点为数控铣床,但根据无锡市数控考工的要求,数控设备的重点在数控车床。为了解决这一设备配置要求的矛盾,我们对主要的实习车间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保证考工和相应培训的要求。在已有8台数控车床的基础上,又另外购置了4台,另加12台与之相配置的普通车床,另划区域集中安置,既便于维护管理,又可随时满足本校和外来的培训和考工需求。(2)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教学计划所要求的三轴以上控制实习培训内容,是企业特定岗位群技能要求的重点之一,所以我们仍坚持原有的办学特色,调整和配置有关的设备,适当加大普通工具铣床和数控铣床实训内容,适当减少热加工、钣金、工业钳工以及磨削实训内容。同样对铣工区进行了集中配置,包括6台加工中心、10台数控铣床、10台普通工具铣床,外加必要的技术讲解岛,共48个工位,满足了数控专业具体要求。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改革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三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突出技能培训,针对特定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实现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我们通过长时间的可行性调查和研究,贯彻专业理论教学必需、够用为度,兼顾发展的原则,已基本实现了主干课程的综合化改革,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工作如下:(1)将《数控原理》、《数控机床》和《数控编程与加工》通过合理的删选综合成《机床数控技术应用》,强调课程教学执行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衔接,强化验证性实习和生产性实习的关系,建设微机编程实验室和数控车间的信息通讯系统,使学生在编程中体会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在生产中验证所编程序的可靠性。(2)《自动化原理与PLC技术》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为我校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提供了少投入、高效益的典型。按企业的要求,实验设备配置应具备超前性和真实性,设备投入相当巨大。所以我们从《自动化原理与PLC技术》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该课程教学完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畴,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确立了自动化实验室的三步配置方案。第一,对于基础性的流体控制实验,舍弃投入巨大的全套液压控制装置,采用以气体控制装置为主(12个工位),液压控制装置为辅(2个工位)的配置方案(气体控制装置与液压控制装置价格比为1∶3)。第二,逐步配置虚拟自动化流水线——MPS控制装置(12个工位)。第三,配置具有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西门子PLC控制系统和三菱机械手单元。目前,我校已基本建成了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的自动化实验室,基本满足了自动化课程改革对实验设备的要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