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关于职高语文教学中反面人物形象的教学把握
作者:周云茜 罗美珍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欣赏反面人物形象一定要揣摩语言,咀嚼品味。《雷雨》中的周朴园,作者对他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堪称一绝,对话描写也独树一帜:“你——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你、你、你是——”一波四折。精明的周朴园问得拙,聪明的鲁侍萍答得巧,事态则越来越明朗,周朴园的语气也越来越迫切。真相大白后,周朴园的态度、语言似乎陡变,但万变而不离其宗。他首先要弄清“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答案是令他放心的:这完全是邂逅相遇。于是他用心良苦地暂时稳住了侍萍的情绪。周朴园毕竟不是叶公,一旦“真龙”下凡,一逃了之;他老谋深算,伺机出击,力图将30年的积案了断于瞬息间。他的带有“好”字的七段台词,更富有言外之意。这是叶公好龙式的情与爱,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资产阶级伪君子的典型。欣赏作家杰出的艺术表现技巧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多角度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
在一段时期里,我国的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总是两个极端,正面人物集一切优点于一身,反面人物集一切缺点和罪恶于一身。正面人物永远是气宇轩昂和光彩照人的,反面人物始终是丑陋和卑微的。如果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就会发现这些反面人物身上也有体现人性的地方。如焦母,她确实很可恨,但是,她也很可怜!作为母亲,她真的就冷酷到毫无人性吗?也不是。当儿子向她吐露必死之意时,她第一次流下了浑浊的老泪,虎毒不食子啊!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是她唯一的生存希望。她的泪是真诚的,她对儿子的爱也是不容怀疑的。一个寡居的老妇人,却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是,她爱儿子,却又害了儿子,她的悲剧在于她不知道自己的“爱”其实是“害”。她所处的环境,她所受的教育,她特殊的生活经历,她的个性,都没有教会她理解和尊重,只教会了她独断专行。
总之,作家在一定的世界观、艺术观及审美观的指导下创造出来的反面形象,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职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来感受、体验、解释和理解作品中反面人物形象,分清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在理解作品表层意蕴的基础上挖掘和把握深层意蕴,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邱明正.审美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2]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
[3]童庆炳.文学活动与审美纬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