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简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
作者:陈明忠
关键词:课程设置;市场需求;高职高专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应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已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各种层次的学校纷纷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不同的学校所培养的目标不同,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决定了课程设置亦应不同。
笔者长期任教大专二、三年级的计算机课程,同时指导大专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对计算机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课程的更替较为熟悉。在这里,笔者针对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就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课程设置要符合如下几点要求
(一)课程设置要迎合市场经济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的实用人才备受企业的青睐。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艰巨任务。高职高专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教育的特点,以满足市场经济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要有明确的专业定位
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有两个培养类型,一是理论开发型,二是技能应用型。中专学生年龄较小,基础较薄弱,理解能力有限,而计算机理论知识却又抽象难懂,中专生的专业定位只能是技能应用型。本科学生知识结构较全面,理解能力较强,毕业后将是软件开发的主力军,其专业定位必须是理论开发型。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介于中专生和本科生之间,课程设置既不能“大而全”,又不能“少而精”。前几年,我们每年修改一次教学计划,但每次都照搬本科的教学计划。公开课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每个学科都希望安排较多的教学时数,但教学总时数是固定的,协调的结果只能是每个学科都作出一定的让步,最终形成的教学计划只能是课程多、课时少,变成了本科教学计划的压缩本,很难形成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每一个学科都懂一点,但都没有一门是精通的,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的明确定位是:计算机理论基础、编程能力明显高于中专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明显高于本科生,只有这样,高职高专学生才能在人才市场上找准自己的就业位置。
(三)课程设置应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无论是硬件技术,还是软件技术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着。几年前很流行的专业课程,如FoxBase、QBasic等课程,现在已经稍显过时。这些课程在社会实践中用不着,又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因此没有必要开设这些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又出现了许多新课程,如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网络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如果学生精通这些课程的一门或几门,就能在人才市场中找到对口的工作,所以这些课程必须开设。鉴于此,教学计划每年要修改一次,要紧跟计算机的发展方向。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不仅希望掌握系统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更希望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软件、硬件技术,增强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这一特点,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
每个专业的课程类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公共课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各所院校的同类专业基本一致,作为教学基层单位无权更改,这里不再探讨。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基础,在社会实践中用不着,但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帮助。如果没有学好基础课,专业课就无从学好。专业课是直接面向职场的课程,开设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由于计算机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学生在校三年只能学习其中的主要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以新颖、实用为原则,兼顾软件、硬件、网络、应用四大领域,力求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一)软件类课程
软件类课程包括语言(开发工具)类、数据库类、原理类。开发工具总要与某一种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才能开发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分为C/S结构和B/S结构。两者比较如表1。
各种开发工具的前后顺序为:C语言→Java语言→JSP(JSP的脚本语言为Java);VB语言→ASP(ASP的脚本语言为VBscript与Javascript)。
目前常用的DBMS有三种(按安全性、数据量由小到大排列)Access、SQL Server、Oracle。高职高专学生必须熟练掌握Access、SQL Server。原理类课程包括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等,只有掌握原理类课程,才能开发出成熟、规范的应用系统。
基于以上考虑,软件类课程我们这样开设:
第二学期开设《C程序设计》。将《C程序设计》作为第一门编程课,主要在于C语言是一门结构化的中级语言,它与硬件联系密切,与后续编程课程联系密切。它的运行环境是字符界面,程序的运行过程容易理解。
第三学期开设《数据结构》、《VB程序设计》。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非数值计算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描述这类问题的关键不再是数学方程,而是诸如表、数、图之类的数据结构。学习数据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计算机如何表示和处理各种操作对象,通过算法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程序设计的技能训练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由于算法一般采用C语言描述,所以《数据结构》放在《C程序设计》之后开设。《VB程序设计》作为学生的第一门可视化语言,这门课必须上好。讲授这门课时,必须重点讲授VB程序与某一类数据库的连接方法,考虑到Access是Office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容易安装和使用,因此我们选择Access数据库。在课程结束前,要求学生用VB和Access为开发工具,独立开发一个小型的应用系统,提高学生对数据库重要性的认识,为以后的可视化编程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
第四学期开设《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讲授《数据库原理》时,我们以SQL Server或Oracle为背景,讲清DBMS的四大控制功能以及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步骤。Java是以C++为代表的各种高级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视化语言,它既可以开发基于局域网的系统,又可以开发基于Internet的系统。Java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高职高专学生必须掌握。学完每门可视化语言后,必须进行课程设计,每学期的题目、侧重点、难度均应不同。这就要求各任课教师在课程设计前有计划,在课程设计后有总结,任课教师应在阅读以前课程设计的计划和总结之后,再制定本次的计划。
第五学期开设《软件工程》、《网络编程》。虽然学生已开发过一些小型的软件,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软件开发方法,以致开发的软件存在大量的问题。软件工程是指导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学科,它让学生了解软件开发要经历的各个阶段,熟悉各个阶段的任务、结束标志以及必须产生的文档。讲授《网络编程》时,可以同时讲授ASP、JSP。因为ASP以VBscript为脚本语言,JSP以Java为脚本语言,而VB、Java学生都学过,所以学习这门课,难度不会很大。
第六学期开设《Powerbuilder程序设计》、《毕业设计》。Powerbuilder是一种大型的开发工具,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才能学好它。毕业设计主要检验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硬件、网络类课程
硬件类、网络类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两大领域。由于它们涉及的课程不会很多,我们每学期安排1~2门这方面的课程(如表2)。
(三)应用类课程:
高职高专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应用类课程的开设必须做到“少而精”。我们这样开设: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实用技术》,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新技术等级考试。第三学期开设《图形图像制作》;第五学期开设《多媒体技术》。
最后,笔者列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表(如表3),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