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提高《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焦会玲




  摘要:为达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文章在提高《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效果方面,围绕正确把握教材、改进教学手段、强化现场教学、重视作业练习和实习课等,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园林工程;教学;探索;实践
  
  《园林工程》是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介绍园林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当今的市场需求,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从事园林工程教学的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现简述如下。
  
  正确把握教材,做到重点突出、不断更新
  
  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前备课是关键。教师备课要正确把握教材,做到重点突出、不断更新。教师要把教材内容真正传授给学生,就应对教材深入钻研。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各章节的具体要求。《园林工程》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应用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园林三大工程即园路工程、水景工程、假山工程,应作为本课程的重点来讲解,授课过程应结合课程设计。其次,要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只有掌握教材的特点,把握所教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的精髓所在,才能重组教材,构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教师在上课前要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何时、何处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等,都要考虑到,计划到。笔者在讲水景工程中护坡一节时,先给学生观看了一些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坡面的损坏现状,其中包括湖的边坡、高速公路的边坡和铁路的边坡等,让学生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当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种草皮、灌木或铺石的办法护坡后,我进一步引申问题,提出“作为园林中的工程做法,怎样处理才能体现艺术性”?引导学生对护坡的平面构图进行思考。对于本节课的水体边坡,我提出“铺石护坡时应有什么特殊结构”?在学生想知道的情况下,介绍铺石护坡倒滤层的做法。这样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次,教师要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补充新的知识点。由于教材反映的是编写时本学科的发展水平,一定时间后,难免有陈旧感。笔者认为教师应广泛阅读本专业的专著、学术期刊等资料,了解本课程、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补充新的内容。笔者在讲授“园林塑山”一节时,课本仅介绍了塑山新材料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简称FRP),我便补充讲了最新的塑山材料——2005年生产出的一种新型水泥GFRC(抗碱玻璃纤维强化水泥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t的简称)。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园林工程》课程的讲授顺序是先通过认识某项园林工程,进而了解该项工程的结构与构造,最后通过设计,以实物的形式把设计思想表达出来。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更多地进行直观教学。传统的以黑板为中心的知识信息传媒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技术处理信息的集成性、交互性、多维性和可视性,能全面、生动、准确地传递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且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特别适合《园林工程》的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笔者在讲水景工程一章时,通过播放各个水景(湖、池、小溪、瀑布、喷泉等)的照片,先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了本章将要教授的内容,直观地知道了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水景。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加上恰当的讲解,分析每个水景的设计特点,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谐调布置。在此基础上,再介绍不同水景工程的做法,图文并茂,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要求出发,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要能反映个人的教学特色,不必追求界面的豪华,也无需加入过多的声音。
  
  强化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
  
  《园林工程》课程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在综合发挥园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处理园林中工程设施与风景园林景观之间的矛盾。简而言之,就是探讨市政工程的园林化,以艺施技,以技创艺。这就确定了《园林工程》教学环节中必须有现场教学部分。采取现场教学,将课堂搬进公园、施工现场,教师言中有物,讲解有的放矢,生动直观,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记得扎实,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讲解园路一章时,笔者带领学生参观了两个公园,一个古典园林代表,一个现代园林典范,让学生现场体验了园林中道路的功能,真实触摸了园林道路铺装的材料,感受了各种铺装由于图案、色彩、质感等不同给人造成的视觉上的冲击力。同时,学生也看到了园路与建筑、水体、假山等的合理配置,以及由于园路结构的不合理设计和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园路“病害”症状。这些对学生以后进行的课程设计很有帮助。
  
  及时进行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园林工程》课程内容包括土方工程、给水及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等,涉及的公式及工程的做法比较复杂,需要及时进行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作业练习可视具体情况在课间或课后进行。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作业可以在课堂上做,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些公式的运用,可在课堂上讲完某一公式时,立即出题练习。如在讲解用方格网法作平整场地土方计算时,笔者在讲前每人发了一张作业,并讲了作业要求。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对照作业解题,并随时检查他们对公式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些大的作业,比如喷泉设计、园路铺装设计等,需要学生先构思,搜集素材,然后再把设计思想表现在图纸上,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两周以上,要求学生要仔细斟酌,最后出图。像这样的作业最好放在课后完成,对于设计方案的点评再到课堂上集中讲,中间学生遇到的问题可随时单独问老师。如笔者在讲完《园路工程》一章时,就学校新建的6号公寓周围绿地,让学生作一个铺装方案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发挥,要有平面图和施工图。点评时,学生发言踊跃,争相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一个学生汇报方案时,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教师再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这种课后练习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实习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作为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习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就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进入角色投入工作。课程设计、施工与模型制作是《园林工程》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特别注意利用实习课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授课教师要从心理上认真对待学生的实习工作,应该有一颗负责任的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守在旁边。因为实习不仅要看学生完成的作品,还要检查学生对设计原理和中间作业是否真的弄明白。笔者在进行土山模型制作实习时,学生事先设计了土山地形图,然后需要把设计的土山模型制作出来。模型制作时先要做地形的主体,再在表面粘橡皮泥。这个作业模型的高差确定很关键,而这个过程属于中间作业,会被后继作业覆盖。模型地形的高差需要用地形图中的实际高差按比例换算。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按要求操作,有个别学生做的模型各层等高面厚度不一,就想往上粘橡皮泥,幸好笔者及时发现进行纠正。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现在许多学校的《园林工程》课程安排实习较少,有的学校甚至不安排实习,这样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实习课时最好达到总课时数的一半以上。2006年植树节正赶上我校新校区的绿化建设,笔者临时调整授课计划,把栽植工程一章提前讲授,然后让园林系学生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去现场定点放线、栽树、浇水,亲自动手操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师对学生实习要严格要求。《园林工程》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门课程,涉及的一些工程施工的做法,在绘图时稍稍粗心,就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比如园路设计时,如果坡度设计不合适,排水会不畅,一到雨天就会出现积水现象,影响道路的通行。所以,要在实习中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对于实习过程,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规范操作;对于不认真的设计图或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应要求重做。
  
  参考文献:
  [1]孟兆祯,等.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陈科东,等.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罗志军.园林专业学生实习探索[J].渝西学院学报,2003,(2).
  
  作者简介:
  焦会玲(1973—),女,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