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高职院校教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何同林 冯 丹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研室工作;建设;科研
教研室作为高职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担负着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法研究等重要任务。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努力探索与总结教研室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各级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高职院校教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几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了高职院校教研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枚举如下:
教研形式陈旧单一,行政化倾向严重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研活动,从形式上看每周都有安排,但大部分时间用来布置工作或传达学院的会议精神,真正用来开展教研活动的时间并不多。教研活动被大量的行政性事务冲击着,即使开展教研活动,也只是表面上的简单交流,趋于形式化、应付化,缺乏深层次的关于教学内容、体系、教材、方法、理念以及教学改革课题等方面的专题教学研究活动。
科研理念陈旧落后,仍停留在中专水平上我们调查的一些高职院校是由过去的重点中专独立升格或多校合并升格组建而成的,由于长期从事中专教育,传统的“科研与中专教师无关论”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学校的教师,多数教师仍停留在中专的认识水平上,认为搞不搞科研无所谓,还有的教师认为“平时教学工作忙,哪有工夫搞教研”。这些思想观念已经跟不上当今科技进步与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教研室科研协作功能的实现。
经费不足,缺乏自主权由于高职院校对教研室建设没有专项的预算经费,因此,对于教师进修与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教研室一般无权安排。由于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使得本来信息不太灵通的教师更加闭塞,这也是不能形成学术氛围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教研室建设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根据我们的调查,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对教研室管理都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如教研室主任的培训制度与奖惩制度,教研室活动的范围、内容与方式等都缺乏明确规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一些教研室主任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往往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现有的高职教师队伍中,符合高职教育层次特征的师资梯队还没有形成,表现为“双师型”教师少,纯理论教学的教师多;有社会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少,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多;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少,中低级职称的教师多。这与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评估的优秀要求相距甚远。
促进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的对策
更新观念,提高对教研室建设的认识加强教研室建设,必须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要端正对教研室建设的认识,从高职教育发展的高度认识教研室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教研室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教研室工作的状况与水平直接反映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教研室建设,对于保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教研室的建设,明确教研室的重要地位,努力为教研室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
选好教研室主任,加强对教研室主任的培训教研室建设要以思想好、作风好、业务精为标准,要选好教研室的带头人——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是学院各项教学科研活动最直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与协调能力,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学院要明确教研室主任的责、权、利,对于优秀的教研室主任,学院应定期给予表彰和奖励,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工作不负责任的教研室主任要给予批评,限期改正,或进行职务调整。学院应定期举办教研室主任培训班,请优秀的教研室主任介绍经验,各教研室主任之间要经常开展交流,以此提高教研室主任的教学管理水平。
确立“科研兴教”意识,提高科研学术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来说,科研是重要突破口,应引起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教师通过项目研究,可以获得新信息、新发明、新成果,并渗透到教学中,使教学活动由传统的经验型、继承型转变为创新型与学习型。学生通过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可以形成新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所有这些,都要以教师强烈的研究意识与自觉的研究活动为基础,教师要从“教书匠”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才能从容地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晚,教师的科研能力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学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有步骤地组织教师进行科研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培训,培养科研意识,消除科研误区,使教师明白参与科研工作是教学改革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从而调动起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教研室建设的关键在人才——教师队伍,一支优秀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研室建设的组织保证。首先,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教研室要制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帮助教师建立明确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调动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要大力表彰,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关企业的课题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其次,要面向社会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要积极引进相关企业与科研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要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建设咨询并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可以给学院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以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抓好课程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高职院校要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上下工夫,这也是教研室的基本工作之一。为此,教研室应认真讨论,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建设规划,使课程建设有明确的目标,并使这一目标在教研室全体教师心目中牢固确立起来。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体现出高职教育特色,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因此,教研室应以此为依据,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探索专业特色,建设精品课程,形成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互动机制,使高职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同步并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卢红学.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5).
[2]杨仁聪.构建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新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6,(15).
[3]任俊生.谈成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2,(8).
作者简介:
何同林(1955—),男,四川自贡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