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 涛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应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探讨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精品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制定了《2003~2007年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精品课程建设是其中一项核心内容。按教育部文件精神,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流教材及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教育部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免费在网上开放,以低成本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高职教育精品课程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与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本文拟就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出自己的思考。
  以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建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的内容应具备科学性、先进性与创新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应用与实作,其主要任务是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和决策,并将其转化为产品。由于工作在生产一线,既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岗位能力为着眼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结构表,按照层层分解的子能力要素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与培养目标相呼应,根据岗位需求选择、组合知识,确定基本教学内容,要明确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和结果,教师不要引导学生过多地探究“为什么”,而是要使学生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操作,掌握相关的理论,解决具体实践问题。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中应充分重视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我院在开展高职铁道车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在分析毕业生从事铁道车辆的检修、运用岗位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车辆制动、车辆电气、车辆空调实训与中级检车员技能等实践性教学内容,使每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有与之相应的专业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实作动手能力,教学成果显著。我院2000届、2001届两位学生在2005年铁道部举办的车辆检车员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
  以“双师型”为要求建设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否具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精品课程应由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主讲。学院要为主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提高他们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要支持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外出学习,参与产学研结合、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等项目,使其不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在同行与相关企业中树立一定的知名度,从而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对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青年教师,要严要求、高标准,要求他们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与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也是教师梯队的建设过程,主讲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与教学思想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对青年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使全体教师形成团结向上的和谐梯队,使老教师的经验与青年教师的活力得到合理的配置,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以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依托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遵守以“教”为中心的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知识的积累,教学手段单一,学生以通过考试为学习的主要目的……这显然达不到高职教育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目标。高职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应贯穿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以启发式、发现式、讲授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在教学手段上,要改变现代化教学手段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的观念,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比例,提高精品课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多媒体、远程通信等现代技术,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与不足,加强课程教学课件的开发,使其成为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支撑,确保教学的高质量。要加强实验室、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发挥其在课程教学中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独特作用。笔者在任教《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时,运用教研组开发制作的《4FS7B型压缩机》课件,利用三维动画对4FS7B压缩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直观、生动的讲解,使抽象知识变为直观的动画,易于学生掌握与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件还获得江西省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课件三等奖。
  以实践技能为重点编写教材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精品课程必须使用优秀的教材,一本优秀的高职教材应既具有高教教材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职业教育教材的鲜明特色;既要方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时易于理解和吸收。目前高职教育中使用的教材大都存在内容陈旧、缺乏高职教育特色以及实践教学教材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高职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往往占总教学课时的50%左右,但与实践教学配套的教材却严重缺乏。因此,高职院校在组织教材编写时应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依托行业企业,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主讲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编写教材,制定实验、实训、实习教学规范统一的考核标准,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要求,反映本课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预留“接口”,便于对教材内容的修改和补充。另外,也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适当引进一些国外出版的职业技术教材,作为补充与借鉴。
  以网络为平台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资源,构建以网络为平台,面向学生的教学管理系统。教师上课前,应将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公布在网上,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明确课程要求与学习进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在课后辅导与作业批改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辅导答疑”、“留言板”、“教师信箱”等栏目的设置,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在网络上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出自己在课堂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资料的收集和与教师共同探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种全新的启发性与研究性学习方法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质量监督与教学效果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评教”栏目将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沟通,缩短信息反馈的周期,减少教学效果评价中人为的不公正因素。总之,以网络为平台的教学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减轻教师讲授和辅导的工作量,同时对教学管理者来说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是学校本身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的需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教师放眼未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吸收新的科技成果,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使课程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教学质量始终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拥有一大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具有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思想上认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形成良性的评价与支持的制度机制,在资金上加大投入,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娟.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4,(4).
  [2]仉志余,等.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8).
  [3]陈洪,等.对改进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9).
  [4]胡幸鸣,等.谈高职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育,2005,(8).
  
  作者简介:
  刘涛(1969—),男,湖南长沙人,讲师,主要从事铁道车辆、制冷与空调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