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高职院校产学结合方式的探讨

作者:邓 峰




  技术服务式即面向市场,服务社会,走“科研+生产实践”的道路。扬州环境资源学院园艺系承担了省林业厅农业三项工程“丘陵岗地造林模式的研究和推广”,扬州市计划委员会“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扬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稻田常用农药对天敌的控制影响”等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园艺系集中科研力量解决技术问题,服务“三农”,教师和学生深入基层,为仪征地区农民讲授专业知识、培训乡村技术员,为种植大户提供无公害蔬菜、特种蔬菜栽培、食用菌栽培知识的讲座与咨询,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向农民传授绿色食品概念与栽培技术,使农民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与农民接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也获得了实践教学的第一手材料。其不足之处是技术与生产结合需要较长的磨合期,获得企业与农民的信任也需要时间。
  技能鉴定式即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与技能融入教学大纲和教学中,强调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实训融为一体,通过考核检验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特定技能、专门知识与工作经验,技能考核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执业竞争力。扬州环境资源学院成立了扬子津技能鉴定站,园艺系组织01级、03级毕业班82名学生在2005年5月参加了扬州市技能考核鉴定,有45名学生通过了中级园艺工考核,有31名学生通过了插花员考核。信息产业部在江海学院成立了IT信息技能鉴定站,江海学院“会电”专业学生先后参加了珠算普通5级等级考试、会计人员从业上岗证、用友软件应用证书等考核,031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了营销员资格证书、物流员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培训考核。其不足之处是,学生对此认识不足,且考证费用较高,过多的证书使学生无所适从。
  
  产学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扬州环境资源学院、江海学院与其他高职院校产学结合的实践,在总体上仍处于低水平、浅层次的初级阶段,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归纳起来有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产学结合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客观性、必要性已有充分的认识,但合作的稳定性与长期性缺乏保障,企业的全面介入不够,合作配合上还有许多可改进的地方。
  2.产学结合实践存在着不平衡性,工科类的机电一体化、建筑装饰等专业合作面广、合作点深,文科类不同专业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的已开展合作,但处在起始阶段,有的还没有实质性的落实。
  3.企业与学院系部及教研室之间存在着信息沟通的不对称性,没有形成长远的产学结合有效机制,无法从根本上保障教学效果。
  4.在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学院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的多,而主动寻求与学院合作的企业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院的资助只停留在项目支持、提供实习基地等方面,合作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
  5.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不足,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无法充分满足批量学生实验实习的要求,有些系部的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影响到学生的技能培养与就业。
  6.“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在专业教师中的比例达不到高职教育的要求。
  7.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政府的引导职能与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对产学结合或校企合作还没有给予全力支持,介入的范围有限,形成“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
  8.产学结合的监控与保障机制不完善,多数系部与企业签订了协议,而对执行过程和结果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导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都达不到要求。另外,基地的使用频率较低,每学年只有一两次,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进一步推动产学结合的建议
  
  强化产学结合理念产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对产学结合应常抓不懈,将其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从专业设置、人才定位、教学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编排、教学内容修改、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监控体系与评价体系建立等,都应体现出服务于地方经济与企业的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产学结合的理念与功能,将产学结合在各个系部全面推广。
  加强深度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是招生、实习、就业的“直通车”,潜力很大,也可实现教育教学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形成专业对口,岗位对接,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局面。为此,要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战略。“走出去”即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实现深度合作,“招企引学”,将“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内涵予以延伸。“请进来”即将企业引到学院,通过建立多处固定的、范围广的、正式挂牌的实习单位,多元化开展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成为学校教学与学生就业的“近水楼台”。
  认真调研市场,优化专业设置对环保监测、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而言,就业“出口”大都属于“零售”型,很难形成“批发”型的态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应对各系部开设的专业实行产学结合的一票否决制,对没有明确的产学结合对象与系统的产学结合方案的专业,应采取逐步收缩的策略,学院的优惠政策应向那些有很好的产学结合背景的专业倾斜。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应符合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行多模式结合的培养方式。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课程后,可下单位观摩学习,学完《中级财务会计》后,可进行仿真模拟,学完《财务管理》后,可下单位生产实习,对获得会计上岗证书的学生可安排顶岗工作。完整的实训环节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可聘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院士、博士等)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也可聘请企业专家任教,避免教学中“纸上谈兵”的情况。对中青年教师每年应安排足够的专业实践工作时数,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应落实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的“双师型”教学模式,前瞻性地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改革学生成绩评定与考核的办法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改革单纯采取理论闭卷考核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选择考核手段,在“理论平台+专业实践模块”的框架下,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合格教学制度。考核应多采用案例、操作、开卷等突出学生技能的方式,应侧重实践教学,平时成绩与理论考核成绩可占40%,实践能力考核应占60%。要规定毕业生必须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技能鉴定证书方可毕业。
  优化教学实践内容,主动适应社会生产需要根据各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形势,应为每个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技能包”。如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包”除规定的计算机、英语、护理专业技能外,还应增加一些自选技能,如临床常规检验、药品营销、美容、公关礼仪等。学校要为学生“技能包”的设置与完成提供师资、设备、时间、地点等方面的保证,将“双证”教学与“一专多能”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应安排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学院各系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师资建设、实训与实践等环节的活动,使其起到产学结合的纽带作用。要让专家评教、评学、评管理、评质量,让专家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其教学质量。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通过政府的桥梁作用,畅通学院与企业的合作途径。有政府做“红娘”,与企业合作成功的概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遇到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并可避免松散型联合带来的系列后遗症。
  加强科研技术开发应以科研为基础,实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战略合作方式,为产学结合能持久性地进入良性循环提供有力的后盾。
  
  作者简介:
  邓峰(1966—),女,江苏扬州人,扬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务与中文教学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