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团体咨询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韩 丹




  (二)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确定每期授课主题
  “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获得什么信息;学生提出的要求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满足;教师是否真正关心学生的看法和意见”,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第一节课上可以开放式地讨论以上问题,在讨论中师生共同决定并改进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教师对学生当时提出的意见给予肯定和采纳,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他们在班级中的作用,激发出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在新生入学所做的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测试中,笔者授课的学院有39.74%的新生缺乏自信心。这与他们的自我意识出现偏差有很大关系。首先,他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笔者在授课内容中添加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内容。例如,“认识自我的20问法”、“给自我画像”、“画树测验”、“自我影响轮”等。其次,他们缺乏自信,缺乏成功感。笔者在授课内容中添加了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分享成功的内容。例如,“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找回自我的良好感觉”等。
  (三)利用团体咨询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
  正如前文指出,广义的团体咨询丰富多彩。如做报告、讲座、参观、看录像、开展团体交流、讨论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团体咨询方式,要求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对有关活动的精心组织上。在讲授过程中,笔者一直都很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在课堂上提出的讨论题,例如“人最需要的是什么?”、“人一天做几次梦?每次梦做多长时间?”等都成为学生在课堂上热烈讨论的话题。保证每次课都给学生安排科学的心理测试量表,每次课都讲述几个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安排具有教育意义的动漫,寓教于乐。一些如“人名复印机”、“测测你们的记忆力”、“你们之间有默契吗?”等心理游戏都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自我意识》一讲中,要求学生自愿上台与他人分享“找回自我的良好感觉”。“互戴高帽子”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和鼓励,从他人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更好地完善自我。这些心理游戏很多都是团体辅导中常用的。利用校园网视频点播的免费资源,要求学生以班为单位观看。涉及爱情心理、自杀干预、抑郁、自卑、情绪调控、强迫症和游戏成瘾等记录片,也都受到广大新生的热烈欢迎。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陈秋燕.团体心理咨询理论在心理素质训练课程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2).
  [3]谭和平,徐浙宁.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团体心理咨询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4,(12).
  [4]韩辉.推进高职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互动教学实验报告[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5]梁世杰.够用为度 适用为本——浅谈高职课程改革[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
  [6]郭喜青.论心理教育课团体咨询教学方式的优势[J].山东教育科研,2000,7(8).
  [7]李献中,李宏志.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自卑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
  [8]周详.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J].江西教育科研,2000,(2)(本文责任编辑:洪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