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关于知识技能社会化等若干则
作者:逸 公辑
知识技能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最主要内容和任务,大学生在知识技能社会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障碍。首先是知识技能的内化定向和内化过程存在能动缺陷:(1)内化知识技能的目的性缺陷,表现为学习目的的模糊性、片面性、短期性、功利性;(2)内化知识技能的内容性缺陷,表现为缺乏综合能力方面的学习和养成,网上介入存在严重的学习片面性和非学习性倾向;(3)内化知识技能的动力性缺陷,表现为片面学习的动力与全面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的总动力与动力性合力不足;(4)内化知识技能的方法性缺陷,表现为没有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合理运筹时间的方法及利用有利条件的方法。其次是知识技能的内化结构和外化水平存在缺陷:(1)知识技能的内化结构不完善,表现在知识技能及其人格化精神存在文理之间的渗透、兼容不足,智能性知识技能的基础层次、核心层次、关联层次存在不足,非智能性知识技能严重缺乏;(2)知识技能的外化水平不高,表现为知识技能外化的介入水平不高、“思维操作”水平不高、“实践操作”水平不高。
摘自《江苏高教》2007年第一期阚贵频《大学生知识技能社会化存在的主观障碍》
关于大学精神
哈佛校长鲁登斯坦有一句名言:“社会变化得越快,大学这块变化相对较少,思想观念相对独立的领地就越有价值。”大学精神之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当下喧嚣的社会风气侵蚀了大学教师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格,故大学失语了,教师失语了,学生也就更无语了。尤其近年来,随着知识分子的利益集团化,这种批判精神正在逐渐减弱,这固然与知识分子群体的批判立场及道德勇气有关,但还有一个批判能力日益弱化、批判氛围受到忽视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于重新寻找思想资源。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来源于对公平、正义、理性等人类基本原则的信仰,这种知识人格使得知识分子在深信某种制度是违背正义公平等人类原则的时候,可以超越也应当超越个人收益的最大化取向,为试图改变这种不当不义之制度结构而呐喊,而实践。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一期蒋芝芸《大学精神:不让理性批判缺席!》
关于工作知识
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可以整合为工作知识。工作知识是指根据工作所需并且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进行组织、介于经验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之间的一种特殊知识,工作知识以工作工程知识为主体,但是其外延却大于工作知识的外延。对于个体而言,工作知识的获得可以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在学习了某一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之后,进入职业的工作领域,在工作过程中,被迫将已有的以学科逻辑为体系的知识进行改组并增删,最后获得符合工作过程逻辑的知识体系——工作知识;二是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学习者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直接学习按照工作过程逻辑编排和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即工作知识。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二期和震《建构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体系》
关于产学研合作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与就业的关系仍存在以下问题:(1)产学研形式单一而封闭,高职学生就业较为被动;(2)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培训缺乏产业资源合作关系,就业供需关系被扭曲;(3)高职院校产学研方向不明,实习难以与就业挂钩,就业定位难;(4)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服务社会、独立自主的观念更新不够,就业缺乏竞争力;(5)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流于形式,缺乏落实,难以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6)高职院校轻视对农村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面狭窄。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二期廖克玲《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与就业关系问题探讨》
关于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在“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定位于操作层面的概念。(1)工学结合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2)产学研合作是我国在特定的形势下对合作教育特有的称呼;(3)合作教育是得到世界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工学结合及其相关概念的最上位概念;(4)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都是合作教育的具体体现,是相对于合作教育次一级的概念;(5)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由抽象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逐渐深入,在概念的使用上表现为由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变化,因此工学结合正是职业教育在探索产教结合过程中需要充实更多实质性内涵的概念。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三十五期耿洁《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
关于“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所谓“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至少包括三方面内涵:首先,必须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我国未来几十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级类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其次,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部门的教育行为,而是全社会的行为,旨在提高中国人民的平均素质,包括学龄段的初、中、高等学历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农村成人技术培训等;再次,逐步构建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通过教育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职业教育地位低下的状况,从人才战略的高度统筹全方位的、多元立体的职业教育网络。
摘自《职教通讯》2006年第十二期黄亚妮《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关于职业教育投资主体
目前我国多种职业教育投资形式并存,职业教育投资往往是多元投资主体的复合。但从总体上看,如下几点是共性的。首先,学生要缴纳学费,而且多数情况下学生缴纳的学费占所有教育投资经费的比例极高;其次,企业始终是投资者,因为要雇佣劳动力就必须为由职业教育形成的人力成本买单;再次,其他投资者普遍存在,但他们投资和收益的最终来源都是学生个人的投资和企业的投资。至此,可以判定职业教育的投资主体只能是学生个人或企业,或两者兼而有之。
摘自《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六期徐德华《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判定》
(逸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