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外语教学的文化导入

作者:林进娜




  一、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外语是外国文化的载体,其传授过程含有丰富的文化教育因素。从文化对外语教学渗透的角度作一些新的审视、探索,是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比不理解更为可怕。语言教学上,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轻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倾向十分明显。长期以来,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某种语言结构(如句子、词汇等)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往往偏重语言观象,而忽视了文化知识,没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忽视了语言的载体功能。
  “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因此,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如在对动物的联想中,中西方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人认为“狗”是人的忠实朋友,视为宠物,倍加爱护。a lucky dog,a jolly dog,love me,love my dog,用狗来表示好的事物。但在汉语中,“狗”常被人从反面使用,如“狗腿子”、“走狗”、“狗东西”等。如果把汉语中的“走狗”译成a running dog,外国人可能看不懂,a running dog完全可能被他们看做好东西。又如,“龙”是中国文化的特产,是中国人心中神圣的象征。汉语中许多和龙有关的表达都带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如“龙凤呈祥”、“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对“龙”情有独钟。但西方人却不喜欢龙,在西方文化里,“dragon”是一种凶残可怕的怪物,西方人对中国人自称是“dragon’sdescendants”感到无法理解,所以把“亚洲四小龙”译成“four tigers”。
  不了解文化差异,就难免产生交流障碍,甚至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shock)。学生在语言交际中所犯的多数错误,往往都是因为缺乏文化意识。可以说,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
  
  二、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则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教师对交际文化的传授应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主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如最常见的表达方式的差异就是中西方人对于别人的赞扬或感谢的回答:在一次师生聚会上,一位女同学唱了一首歌,声情并茂,把与会者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一位外籍教师夸了她几句,她回答说:“唱得不好,请多包涵。”外教顿觉不解。因为在西方人看来,对别人的赞扬最合适的回答方式应是坦然接受,并说一句“Thank you。”听了这位女同学的回答,外教大概会想,“是不是恭维的程度还不够,或者不具有对这种音乐的鉴赏力?”又如,导游为外宾热诚服务,外宾说一声“Thank you!”导游或许会答“It’s my duty。”这样就会让外宾误解为导游自己不想这么做,但由于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其实正确的回答应为“My pleasure”或“You are welcome”等。这些在外语教学的文化导入中教师教应重视。
  文化导入还应侧重知识文化,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为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学生的阅读材料中有一则Taking on the Welfare Dads的实例:“If I have five girl friends. ”20-year-old Anthony Jackson explained.“I will use acondom with four of them. ”The fifth one is his special girlfriend.“The one who I know and she really knows me.”“With her”. Anthony said he would not use acondom.“Pregnancyis,like for your real girl.”“Marriage is a big step,”he said earnestly.“I want everything to be right.I might have a baby with her,but I haven’t found Miss Right.”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讨论十分激烈,讨论的结果是:反映了当代美国青少年的性、恋爱和婚姻观念,一般女友可以发生性关系,真爱的女友可以产生怀孕关系,但是怀孕的女友又不一定选作妻子,可见性关系非常随便,对“真正女友”和孩子的责任感也就十分冷漠。又如,杨立民等编写的《大学英语教程》第三册第二分册的“Button”文中描写到:一天女主人突然收到一个装有按钮的盒子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如果你按了这个按钮,你将得到五万美金的酬金,但是,世界上某个地方的一个人将死去。”结果她按了这个按钮。学生从文中就可以了解到一些西方人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的拜金主义思想及其价值取向。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还应向学生传授语言符号所隐含的深层文化,只有这样,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才会从文化知识过渡到文化意识。
  
  三、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1.内容方面。①直接阐释法:有的文化点全然超出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对于这些“启而不发”的知识,教师只能直接阐释。但授课时应注意语言简单明了,力求用较少的时间把艰涩深奥之处讲得通俗易懂。②融合法。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利用课前几分钟,讲解将要涉及的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③比较法。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如对比外国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以及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等。让学生既了解了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④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脑网络、电影、电视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对某种文化有直观的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外利用网络来搜索自己不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有关中西文化对比方面的内容,并把研究成果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带动整个班级来进行文化对比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外语的学习。
  2.实践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达到文化导入的目的。如话剧表演、知识竞赛、专题辩论赛等。阳江学院外语系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英语话剧汇演,去年笔者所带的班采用了《雾都孤儿》的片段进行话剧表演。上课时组织学生观看了《雾都孤儿》的原声电影剪辑,并让他们模仿电影和课文的对话,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然后再进行话剧的排练。表演时演员们把可怜兮兮的Oliver及恶狠狠的Mr.Linbkins模仿得维妙维肖,在场观众掌声雷动。这样的话剧表演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外语学习的乐趣,而且能使他们在模拟的交际活动中,领悟到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的异域文化,从而实现文化渗透。
  总之,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学好一门外语,中外文化对比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水平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要给学生上好课,不仅要语言精通,还要文化娴熟,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