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李丹桂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并以相互交流来展示任务成果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把任务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更加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可见,任务型小组活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应该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得到推广。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小组活动 视听说课
  
  一、任务型教学的内在涵义与特征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发展的产物。交际法教学强调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发展语言交际能力,使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得以改变。而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并以相互交流来展示任务成果的教学方法。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
  任务型教学法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把任务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注重意义表达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注重语言形成的动态发展过程,从而使教学环境更加丰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自主学习。正如有的学者概括的那样,“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特点
  
  视听说课的教材正是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来设计和编写的,它旨在通过真实的场景、地道的语言和多样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该教材信息量大,听力训练形式多样,引导学生练习口语的形式也丰富多彩,如重复、录音、角色扮演、复述、自由表达等。教材每册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六个部分组成,并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主题的确定由浅入深,且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视听说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接触生动语言的平台,配套光盘提供生词与语言点讲解;提供真实生动的视频录像,可任选语段复听、跟读、模仿。练习完成后可以得到反馈,可以查看答案和脚本。从而以这些可供参考的内容为目的语和学习者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但按教学进度计划每两周上一个单元,而每周仅有两节听说课,因此,要想在课堂上完成全部训练内容,教师就应采用一些教学技巧。实践经验表明,在每个单元的第一部分(lead-in)和第四部分(speaking out)中就可利用任务型小组活动的教学方式来完成。
  
  三、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教学模式的实效研究
  
  1.小组活动的课堂实施过程。小组活动可做如下安排: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述组织这次小组活动的目的,并布置学习任务,以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意图。如视听说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lead-in,教师把四个问题分别布置给分好的小组,每个小组只需讨论一个问题。教学前,教师事先准备好活动主题所需要的、配套光盘中所给参考答案将涉及到的语言知识,可将这些生词写在黑板上,如a soothing lullaby(摇篮曲,催眠曲)、serenade(小夜曲,情歌)、upbeat(欢快的),并在小组活动前为学生领读和讲解,以扫除活动障碍。然后,规定好活动时间,如果各小组完成任务有快有慢,就有必要将备用任务布置给完成任务快的小组去做。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组一组地巡视,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当发现某些学生表达得过多而另一些学生沉默时,应做适当调节,鼓励不愿开口的学生大胆发言。然后,按照规定时间停止活动。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选派四五个小组代表发表观点,要求他们将各自观点列在黑板上,向全班展示各个小组活动产生的成果,并对活动主题做总结。教师应客观评价学生的努力,并结合讨论的主题对他们所运用英语的情况做出反馈,对于在语言使用方面出现的错误应在以后的课堂上着重强调。
  2.小组活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小组活动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不爱开口,课堂气氛沉闷,个别同学不愿参与小组活动,学生在讨论及表演时容易出现词汇和语法错误,辩论及表演效果不理想,在讨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因场面失控而导致课堂吵闹,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营造一个让学生感觉舒适、不会挫伤其自尊的良好学习氛围。对于个别不愿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教师应对症下药,在课堂上安排他感兴趣的话题,让他感受到大家的关心,以逐步培养开口说英语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应随时记录,然后归纳整理,统一讲解。应尽早把活动任务布置给学生,尽量选择有趣、生动的学习任务,并且使小组成员有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准备时间。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多在小组间进行监督,避免学生用汉语交谈。同时,为了锻炼每位同学的组织能力,教师还应定期指定不同学生做组长,给每个同学平等的机会。还应确保课堂秩序,正确引导学生,保证同学间的团结。
  3.小组活动在英语学习中的优势。经过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小组活动在学生学习英语时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励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助手。第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只有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并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才能按时完成小组任务。第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班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增加每人讲英语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英语,表达个人思想,听说能力才能得以提高,读写译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小组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它能确保学生积极学习并激发新想法,但是要想使小组活动顺利进行,首先应具备如下几个条件:第一,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拓宽知识面,有吸引人的个性和幽默感,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第二,要求学生有责任感和独立性,能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参与教与学。第三,要求小组活动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合适的、现实的、真实的,而且问题应较为复杂,能够吸引学生探究其中;第四,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与真实生活密切联系。设置的问题与真实生活联系越紧密,学生的反应也就会越积极、主动。
  4.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结果的测定和评估。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新方法后,学生的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此,需要建立一个与任务型教学相适应的评价系统,以改变过去只重结果的评价办法。评价系统包括学生的技能表现、出勤、小组活动参与、值日效果和课堂表现等几个方面。在学生授课记载簿中,建立了学生英语学习档案,记载内容包括出席情况、课堂表现、值日报告、平时作业情况、阶段测试、口语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考核项目,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不仅有笔试,如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等形式,还增加了口试和听写;平时的作业不只是课后练习,还包括每天一篇英语日记和每周一篇作文,等等。把学生的出席情况、小组活动、值日报告和课堂表现也纳入评估的范围,这些都是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在计算学生课程期末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这种计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也符合语言学习是长期的积累过程这一道理。整个评价过程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评价既包括学生的阶段成绩,也包括学生发展状态的评价。在平时的英语日记中,还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总结;通过对学习过程自评,使他们学会自我约束。整个评价过程成为改进教学、推进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过程。带着上述对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的理解,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对所带的8个班级进行了实验测试,在随机选取的4个测试班一年的教学实践后发现,试点班学生与同期的4个非试点班学生在听说能力成绩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试点班学生在口头3分钟命题作文、即兴情景对话、师生自由对话、小组合作项目测试和听力测试这5项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方面的合格率都大大高于非试点班。其结果见下图:
  
  如果说一年的实验观测期说服力不强,那么以英语四级通过率来比较,就更能够证明任务型小组活动教学模式实施的优势。后来对笔者上面8个班级的跟踪观测,4个试点班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9%,而4个非试点班通过率为62%,试点班的通过率高于非试点班27%。可见,任务型小组活动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实际视听说能力方面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由经验进行了证明。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在教学本质上是高频率参与的教学。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听说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材料,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设计能实现某些特定学习目标的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运用英语,以形成交际能力;在小组学习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来自各方面的因索,包括学生的主观因素和周围的各种客观因素,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体。而对于有六七十个学生的大班来说,小组活动任务化能够把这些学生从机械的、低效率的、形式化的课堂活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无疑是改革英语教学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和途径。由此可见,任务型小组活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实际视听说能力,这个教学模式应该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53-54.
  [2]王阳,焦智,张克岩.任务型英语教学与形成性评价的实验初探[J].教育部基础教育(初中)英语教学评价项目电子期刊,2004,(9).
  [3]DouglasT.Hand book of Common Group work Problems[M].London:Rutledge,1991:1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