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浅谈心理辅导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茹剑飞 滕慧虹




  (2)形体动作是指教师的姿态、手势等身体语言,它能加强言语表达的含义,使学生有所“悟”。教师应使自己的身体语言融于教学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些辅助手势往往能加强言语的表达力:倾听学生谈话时面向对方,身体略微前倾,则能表现出对他们学习的真切关注;点头示意则能表示对学生的注意和肯定;而与学生保持合适的空间距离,既能避免他们产生焦虑、局促感,又不会使他们觉得自己冷漠和疏远。
  (3)说话的音量、音调、语速、语气和节奏等声音特征也能对讲课效果和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引领他们的领悟与思考,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某种情绪和态度,由此诱发出自身的心情和感受。比如,教师的声音如能让学生感到舒服、顺耳、温暖,就能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并领会到教师对自己学习的真切关心和尊重。讲解文章时,教师若延长语调、抑扬顿挫,就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愉悦。
  (4)沉默与留白是给予学生以学习时间和空间,并让他们梳理思路、展开思索与反省的必要手段。学习过程尤其是提问过程中出现的沉默,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会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严重时还会挫败他们继续思考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学会适时、适当地沉默与留白,给学生思考、理解、想象、反思和修正的机会。而当学生陷入长久沉默时,又要率先打破沉默,引入正题,可以适时询问:“能告诉我怎么想的?”“你在想什么?”等等,或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关注、理解和鼓励,以期学生打破沉默。总之,教师如果对课堂沉默把握得当,引导适时,就会事半功倍,使学生有所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从而取得突破。
  
  二、心理辅导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建立、强调学生的语文成就、认可、自信的激励模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心理活动是积极活跃的因素。通过心理辅导技术可以建立起一种自由愉快的学习气氛,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认可;可以建立感情融洽的沟通基础,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导或意见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收到讲话有人听、讲理有人信的效果;可以协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培养起自尊自信,从而克服语文学习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潜能。心理辅导技术的运用,能建立起关心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激励他们的语文学习迈向成功。能有效增进师生的语文教学互动,共同分享学习心得与人文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素质的人才。
  2.有助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语文学习的智慧。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学习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是把握语文学习规律、运用心智来解决学习问题的综合能力。心理辅导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自身智慧的力量;能使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使学生的学习智慧和情绪智慧优势受到重视,从而树立信念、张扬个性、排除障碍、减轻压力,并实现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取得较高的学习成效;能培养学生有尊严地学习的信心,培养批判精神与独立探索的能力,让他们的心灵走进探究发现、感悟生成、情感和智慧建构的精神世界。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心理辅导技术,是一种教师以教育和心理规律去主动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技术。通过教师行为取向的丰富色彩,尊重学生的个人自由、尊严和价值,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关心他们的人格发展,是一种持续的心智与情感教育过程,它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调整自我意识、增强学习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及时肯定自我,都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闵卫国,傅淳.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4](美)Barbara L.McCombs,James E.Pope.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凌宗伟.构建高效自主的新型语文课堂[J].中国教师,2008,(4).
  [6]谌业锋.心理辅导中的技术和艺术[Z].http://www.jsboke.com/user1/jksyf/ archives/2006/6208.sht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