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改革财会专业课程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作者:吴广琴




   [摘 要]本文从财会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出发,阐述了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财会专业 课程改革 就业能力
  
  如果把学生看成是职业学校培养的特殊产品,那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就业市场要求的学生,就是职校生存、发展、壮大的前提。由于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职校财会专业的毕业生无法直接按所学专业就业,其专业素养、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均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迫切要求对职校财会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战略性重构,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就业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在专业岗位上尽快地实现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对接。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而轻视了知识的实用性,使理论与实际缺乏紧密的相关性,导致学生难以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有用性和重要性。②教材内容过于严谨,与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业务的变化不相适应。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等教材内容与企业日益变化的新经济业务和新财务情况脱节。③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脱节,重专业知识传授,轻职业能力培养。④教材内容没有凸现出专业培养目标的层次化。为此,笔者就财会专业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谈谈认识。
  
  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模块化专业教学
  
  职业教育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专业问题能力的实用型劳动者,具有明确的岗位针对性。从分析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入手,以能力本位开发课程,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编写校本教材。将不同职业岗位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分解为模块化专业课程,而不再单纯强调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删减不必要的理论阐述和专业课程,细化、具体化财会专业不同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重视按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模块化教学和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要将抽象的专业理论与职业岗位要求结合,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剔除专业学科化课程之间的重复。可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重新裁减组合,组成对职业岗位有用的专业模块,以强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职业性,重新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毕业生,才能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发挥职校学生上手快的优势。
  
  二、开发专业模块化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深入开发、利用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以服务于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不同于教材,教材是为了系统性地获取书本专业知识,而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则是使学生获取综合性知识和直接经验,其开发从学生情况调查和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入手,以模块化形式组合课程,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组织若干个模块。然后根据不同的专业岗位要求,对模块进行拼装、组合和调查,使课程结构清晰,教学目标明确。
  笔者认为,可把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模块(《经济学基础》、《基础会计》、《财政与金融》、《统计基础》、《经济法》);专业核心模块(《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基础》、《财务报表分析》《国家税收》);专业技能模块(珠算、点钞与验钞、会计数字的书写、记账技术、键盘输入、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简单维修);专业拓展模块(《企业管理》、《证券与投资》、《市场营销》、《纳税筹划》;专业实践模块(校内单项模块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外实际工作岗位实训等)。其中,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和专业实践模块为活动模块。此外,学校还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情况和自身优势,对活动模块的内容作适当调整,该专业就可派生出多个岗位群。
  因此,校本专业课程编写模块化后,可以深层次地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理顺专业课程之间、专业课程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与层次,从而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三、优化专业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为适应深化财会专业教学改革,学校和教师都应进一步提高对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的认识。为此,学校需建立模拟会计室,采用手工、电算化并用的方式设置岗位;要建立现代化的证券模拟实训室、沙盘操作实训室等,并购入相关教学软件,以便专门训练;要在专业模块化课程的结构比例中,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使之达到总学时的30%左右;要在阶段模块化教学基础上先行阶段性实训,所学模块课程结束后再进行综合模块实训,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沙盘操作等;此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键盘输入、财务软件操作应用、珠算、点钞与验钞、会计数字的书写、现代办公设备(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的简单维修等方面也应进行专门训练,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的竞争优势。
  
  四、注重“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外,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应结合自身实际和专业教学需要,参加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以成为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还必须深入企业,参加具体的专业实践,掌握新内容,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了解职业新动态,收集专业信息,整理企业的相关专业资料,并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管理文件,为教学服务。参加实践的教师回校后再对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促使专业实践能力共同提高,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的整合。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采取定期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了解企业对职校学生的各方面要求、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建议以及对培养方式转变的要求等。通过校企合作,可为学校提供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总之,财会专业课程的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的,以财会职业需求为依托,并切实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
  
  参考文献:
  [1]张芃.校本课程开发三问[J].科学咨询,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