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
作者:袁海明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建设 模块化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成立的专业,是艺术设计理论与电脑操作技术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艺术设计专业门类中属于新兴专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艺术设计的要求应运而生,至今十多年时间发展迅速,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日趋完善,但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设置方面仍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甚至出现了因人设课的现象,毕业生知识、能力水平与工作岗位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充分了解市场对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从就业岗位的角度划分课程模块,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切合市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零距离就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将一个专业整个课程结构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构建,将几门课程组成一个大的模块,几个大的模块组成专业的课程计划。高职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不是课程的简单重组,而是在全面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的科学规划。
二、构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意义与设计原则
1.意义。
(1)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有利措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是以职业岗位划分模块,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精神。通过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析,确定切合市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是适应市场进行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根据市场适时调整教学方案,研究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将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应到能力需求,再对能力需求进行分解,将其中不同的能力目标归结为不同的模块,合理组合教学模块。学生通过对不同模块的学习,构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3)模块化课程体系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案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国外高职教育发达的国家从80年代起就开始采用将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成几个小单元或几个模块,并分别授予学分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因为个体差异决定了所有的学生不一定都要同步地完成课程学习,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和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模块,并可选修其它模块,这样有利于适应他们的工作需要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2.设计原则。
(1)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要体现高职教育理念。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有别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其专业设置的职业针对性强,一般以具体的行业直接设置专业。教学要求则是宽基础、重实践、重能力。而高职教育课程模块的划分并非将同类课程简单集中或是换个叫法,应有具体的原则。
(2)针对职业工作任务设定模块,和传统教学具有本质的不同。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应符合就业岗位的需要,这就要求针对职业工作任务设定模块。传统教学中的课程开设是学科型的,且各个学科强调各自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同的课程对应不同的学科目标。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块设置则应该是岗位能力型的,针对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模块,针对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模块。
(3)模块之间有一定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进行划分时,模块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既有一定联系、对应同一行业岗位的不同工作任务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各自分别开展教学。
(4)模块的划分具有层次性。实行模块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因此,模块的划分要具有层次性。学生经过较低层次模块的学习后,应具有相应的从事一定工作的能力。允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再回来继续较高层次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
(5)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模块之中。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宽基础、重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这就需要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始终贯穿素质培养。
三、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
对本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设计就业方向性课程。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如下表1)在这个体系中,核心课程相对稳定、能体现专业特征,就业性课程灵活多变、体现就业方向特征。整个课程结构因核心课程内在结构以及方向课程的多种选择性而富有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1.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
平面设计工学模块、三维设计工学模块、网页设计工学模块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能工学结合模块中的三个核心子模块,课程涵盖了本专业所需的职业岗位技能。
2.设计依据。
(1)基于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将本专业主要职业岗位概括为:广告、包装设计师或电脑绘图员;电脑效果图制作员或室内设计师;网页设计师或制作员;报纸、杂志、电视台美术编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的宣传部门的平面设计事务的管理人员和设计员。由于本专业口径宽,学生就业面较广,毕业生可从事艺术设计工作,也可以从事电脑制图工作,就业岗位可规纳为平面、三维、网页三个方向,相对应划分了三个模块:平面设计工学模块、三维设计工学模块、网页设计工学模块。
(2)基于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能力的分析。总体要求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全方位的电脑制图能力。其主要能力要求是:绘画基本能力和相关电脑艺术设计软件应用能力;较强的设计与造型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正确运用设计方法和把握设计程序的能力;平面、三维效果图、网页等电脑图形图像整体设计与制作能力;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综合运用、灵活运用电脑图形图像软件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是基本要求。基本素质模块(公共模块、专业素质模块)包含本专业必需的文化知识、艺术史论、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模块(绘画造型模块、设计基础模块)包含绘画与设计基础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要求。职业技能工学模块与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适时调整模块内的课程设置。
四、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专项能力分析
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各阶段需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对课程的安排、教学组织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下表2对本专业学生按学期划分成六个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对其能力培养的要点,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符合高职教育精神,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其构建与实施尚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笔者期待与同行专家深入探讨,促进符合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特色鲜明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04).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4]谭移民,钱景舫.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1,(2).
[5]马庆发.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模式[J].职教通讯,2000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