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网络德育功能及其探讨

作者:田海洋




  透过这些表面互异的理解,其实际分歧在于网络德育活动范围的界定。本质上,德育活动既可以是针对网络上的德育问题,也包括网下即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的各种德育问题,只不过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借助网络来进行。这样,网络德育就可以理解为现实德育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全新的德育。在功能关系上,与现实德育是一致的。单方面强调前者,就有可能代替甚至忽视后者,这在实践上是危险的。
  最后,是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今的德育,不管是人们认为的一种超越“道德教育”范围的“大德育”,还是遵守“守一望多”原则的教育,实际上,超越的或守住的也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可以说,二者某种程度的契合已成了人们心中的默许或共识,这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德育功能认识的深化。就研究而言,德育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联系也有区别。眼下,当网络延伸了现实德育的时候,几年来,就如何看待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有代表性的如,《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这些成果的问世在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而有关网络德育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初步成效,以《网络德育》为例,它就网络德育的客观环境和行为主体、网络德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德育的建设途径、网络德育的伦理导向和法律保障、网络德育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这是网络德育理论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尤其是对网络德育功能实现机制作了非常可贵的探索,从而有利于指导实践,促进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网络德育研究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齐头并进,为网络健康发展和人们理性使用网络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导航。
  然而,“社会和道德方面通常很难跟上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抓住信息时代机遇的同时,却并不总是能意识到并密切关注各种风险,以及为迅猛的技术进步所付出的日益增长的社会代价。”如果说在刚进“比特”世界之初,我们曾确实为从其漫溢出来的乐观情绪醉染过,曾天真地认为,在比特世界“民族国家的许多价值观将会改变,让位于大大小小的电子社区的价值观”。
  那么,如今我们却已充分地意识到了这种乐观所具有的风险和它所意味着的代价。唯其如此,进入21世纪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研究的热点,正是充分反映了社会、教育研究者以及网络人的理性和成熟。然而,问题的另一方面——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代替网络德育的现象也在悄然发生。回顾德育研究的历史,对此不能不引起人们必要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美)嘉格伦.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岳川.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J].江苏社会科学,2005,(1).
  [3]瞿卫星.网络德育:世纪之交的德育新课题[J]教育评论,1999,(3).
  [4]檀传宝.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6.
  [6]陈桂生.中国德育问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7]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理查德·A·斯皮内洛.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序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9]尼古拉·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前言)[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