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跨文化交流与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陈 婔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问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频繁,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目的语与本国语之间的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还要教给他们不同的语言背景和文化,使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并解决矛盾和冲突,克服交流障碍,从而培养起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不同区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合作交往正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日常现实。因此,具备超越文化局限的眼光和意识,拥有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和技能,并学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是当代年轻人应有的基本素质。这就对大学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认知语言文化的差异,克服交流障碍,从而实现语言与文化的融汇交流。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还应扩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习惯,并弄清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社会制度、历史沿革、人的信仰、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但长期以来,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在英语教学中一直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也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词汇以及短语等的用法,就能正常地进行沟通了。事实上,学生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交际中屡屡出错。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同时了解其文化。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导入文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用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在使用和交际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以对方的道德观念及思维模式来理解他们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差异,并从英语语言的习惯出发,使他们学会正确地问候、赞美和感谢他人,并能够对比文化差异,从而避免谈论西方人的隐私和忌讳等。此外,还应在教学中加强对英美文化的介绍,要求学生广泛涉猎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的书籍,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学》,观看英文电视节目和影片,从而了解人文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度的目的。那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渗透文化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在讲解课文前,先介绍文化背景。这样,能使学生更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如:《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中,就讲述了马克吐温和朋友购买火车票有意泄露身份但几次被拒,最后被邀请上火车,且受到贵宾待遇,却被告知误以为是纽约市长这样一个幽默故事。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取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点,使他们了解马克吐温这一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以及当时社会的风气等。然后再逐层深入,使学生最终把握文章的主旨。
  2、在讲解课文时,渗透相关的文化内容。在解释生词、语法、分析句型结构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索词句间反映出的文化信息,使他们学会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际。中英文化差异及词汇的文化内涵对准确理解课文至关重要: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如西方国家中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圣经》是他们的必读之书,因此,英语中有许多习语与《圣经》、基督教、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有关。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现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对待年龄的态度上,中国人以老为尊,而外国人却忌讳“老”这个字眼。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以示尊敬,如:老张、老李或王老、杜老等;但在西方,“老”字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因而西方人忌讳使用“老”字。美国的老人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jy people),所以要以“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要多了解西方的文化,这样,才能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更轻松。
  其次,可以从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中,看出东西方的差异: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分别用以形容人鬼鬼祟祟、目光短浅。而在英语国家中,老鼠在俚语中则指怕羞的人。同时,MickeyMouse的出现,更使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深受儿童的喜爱,并成为了机智、智慧的象征。此外,狗(dog)在中、英两种语言中,虽然其基本意义是一致的,但其文化内涵的意义却有很大的差异。“dog”在英语的大多数场合下是褒义词,用以形容值得信赖的人,如alucky dog(幸运儿),tp be top dog(身居要职),Love me,love mydog(爱屋及乌),Every dog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这反应了西方人的文化心理,他们视狗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如as faithful as a dog,就是用来形容人的忠诚。在汉语中,虽然也有很多对狗的赞扬,但那是把它们视为忠实的奴仆,而不是平等的关系,此外,还有一些成语,如“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则表达了人们对它的憎恶。
  再次,中西文化中称谓语所指代的范畴也是不一样的。而这往往体现了人物的亲疏关系以及身份和职业等。它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因此也反映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并通过发现文化的差异,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第二,培养接触跨文化时的适应能力。在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人们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因此,必须设法减缓这一状况。第三,要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实际技能。在英语教育中,应重视文化的渗透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样,才能在未来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中,了解文化差异,减少文化休克现象,从而增强交流技巧,并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