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浅析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葛 涛




  摘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新经济形势下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当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列出了改进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会计教育 实践教学 双师型
  
  (一)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理念落后,培养目标迷失。会计职业教育的理念从根本上决定了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和方向,并直接或间接地接涉及到运用何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哪些教学内容等。在我国目前的高职会计教育中,教育理念落后已经逐渐成为了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很少有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多数学校的办学模式简单重复,没有完全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的高职教育理念。
  2、教材过于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完整系统的实验教材。教材作为记录知识的载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梳理整个课程体系,而且还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因此,选择恰当的会计教材,对于增强高职会计教育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调查发现,多年来各院校的高职会计教育一直借用本专科的教材,或者只是略作删减,其体系、框架基本一样,过多强调理论的深度,而忽视了广度的延伸和实践的训练,缺乏完整、系统的实践项目化教材,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从而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3、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传统的会计教学通常采用上课 “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对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加以说明,而忽视和缺乏对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来龙去脉的分析、讲解和描述说明;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对会计实训的理解和掌握,难以给他们留下直观的印象。因此,常常出现学生“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现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导致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一遇到需要进行职业判断的灵活性问题就束手无策,不能及时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发展,缺乏创新意识。
  4、会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知识,后续教育滞后,不能完全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而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一方面由于我国高职学校的教师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他们本身就缺乏实践知识,“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甚小;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财务工作的保密性和特殊性,企业的高管人员一般不愿接待教师挂职锻炼。这就导致了高职的多数会计教师缺乏实践知识,所以很难在实践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对改进高职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1、夯实思想基础,明确培养目标,坚持外延拓展和内涵建设并重。高职教育应以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的基本建设为重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注意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引入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夯实思想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明确培养目标,走外延拓展和内涵建设并重之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2、搞好教材建设,积极开发优质的校本教材,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1)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教材编写的广度和深度。高职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社会急需的生产、管理、操作、服务等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而不能一味地照搬本科教材。由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层次及其教育目标的界定可知,高职课程的理论要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删减推导、演算、证明的内容,强调知识点在社会生活和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教材不仅要提出问题、介绍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应该通过实例介绍应用场合和方法,努力使学生在业务广度上延伸,从而加强他们基本功的训练和拓展他们专业知识面。
  (2)建立完整的实验教材体系。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这就要求有系统、完整的实验教材与之相匹配。完善的实验教材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单个课程的实验教材,便于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实践能力训练,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等会计学主要课程的实验教材;另一部分是综合课程的实验教材,只有选择了融合这些课程的综合实验教材,学生才能通过综合实验,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汇贯通,从而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首先,注重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在课程设计中,应在注重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努力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案例的比重,强化技能训练,广泛开展会计案例教学,把学生从理论教学中巧妙地带人特定的事件环境中,引导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综合的专业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并彻底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两张皮”的局面。例如,在讲述会计的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部分时,就可以结合“会计诚信”这一话题,引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经典案例,如美国的“安然事件”、中国的“银广厦”事件等,将这些案例穿插到这部分理论知识中进行讲解、剖析,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整合资源,强化会计实验室的建设。会计是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和专业,开设有关会计教学的实验室,模拟各种真实的企业环境,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高度仿真性的模拟情景和背景资料,使他们从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登帐到填制报表,依次完成会计的整个核算程序,然后再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这些都要求学校加大实验投入,建设专业配套的实验实训室,如会计的电算化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手工账实验室等。
  (4)造就高技能、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高职院校一定要注重培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首先,应鼓励学校对专职教师加大培训力度,并创造条件使他们经常深入实际,通过集中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如每年组织专任教师参加各地方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等;其次,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报考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因为这种考试的时效性和实践性较强,有利于专业教师更新知识,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后,学校要施行“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策略。在鼓励本校的专职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的同时,也要聘请一些资深的业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来校开展讲座和培训,进一步拓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