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浅谈高职化学的有效教学
作者:沈美娟
关键词 高职化学 有效教学 影响因素
随着高中热逐年升温、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生源质量滑坡的现象。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初中成绩普遍不理想,失意感较强,自信心也相对不足。但他们的思维却比较活跃,人生观、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行等尚未完全形成,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可塑性。就化学而言,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实验动手能力较差,教学过程中常出现教与学不相适应的现象,所以实现高职化学的有效教学极其重要。
(一)何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明显的教学效果,并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规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按照新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化学的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教学活动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②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他们潜能的发挥。③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并有助于他们解决实际问题。④教学要能收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效果。
(二)影响高职化学有效教学的因素
1、教师因素。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时间较短。为了提高升学率,很多教师都侧重于知识的灌输,且偏重于题海战术,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进入高职后,教师由于对初中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等了解不够,不能准确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这时,如果盲目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课程难度,就容易使学生因无法及时理解学习内容而产生厌学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的专业知识、责任意识、教学能力和理念等也会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2、学生因素。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方法和态度也是决定能否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信心不足,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部分学生坚持原来的学习方法,忽视了学习的基本环节,并过度依赖教师,自觉性和自主性都较差;还有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持轻视的态度,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
3、其他因素。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也是影响高职化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如在学习《铁的化合物》时,如果直接按传统教学方法,将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讲授,就会使课堂显得比较单调、枯燥,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如果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出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和相互转化过程,就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从而实现《铁的化合物》的有效教学。
由此可见,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教学中的各种积极因素,以全面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
(三)如何实现高职化学的有效教学
1、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将头脑中的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联系的整体结构。它既是学生理解学习的结果,又是影响专业建构的关键因素。新知识的获得总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新知识的心理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将新、旧知识同化的过程。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后继学习的核心条件。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并认清他们对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和经验。
2、优化教学内容。高职开设化学课程的时间比师范专业短,学生的特点和专业要求也与师范专业有很大区别。针对这一特点,应在内容和体系上对高职化学做相应的调整,删减大量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或理论过强、对多数学生而言偏难的内容,而更加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选取和构建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
3、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学习情境中所提供的素材如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或者就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象,或者是他们愿意关注的科学史实及高新科技等,就能激发起他们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带着对化学的不同期待走进学习的殿堂。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进行理解和掌握,才能用来解决真实生活或其它学习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的学习情境中,引导他们通过各类探究活动学习有关的内容,并养成科学的态度,以获得科学的方法。
(2)通过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化学学科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史真实地反映了化学的发展过程。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史创设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超越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进而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的好奇心。化学史本身就喜闻乐见,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加以运用,并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为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如学习绪言知识时,可从造纸、黑火药、陶瓷、冶金、炼丹术这些重大的发明与化学之间的联系人手,来创设教学情境。而学生则可以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并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
(3)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并有效地提供激起疑问的新刺激,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
4、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目标的实现与方法的合理运用密切相关。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相符合,应根据他们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心理状况等来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如对于一些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的内容,可以使用讨论法,但讨论前要有合理的组织形式,在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后,应要求学生得出结论,并将结论内化为知识建构;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时,则可以使用实验演示法;而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则应选择讲授法。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而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及空间的保障,使他们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学生成长”应成为公认的衡量有效教学效果的标准,而决不能以分数来进行简单的评判。因此,要按照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并注重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结合,这样,才能使评价更加客观、合理。
此外,有效教学还要求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活动,设计出教者和学者均能安心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