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模拟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庆杰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模拟教学法 感性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涉外经济与贸易活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只要掌握了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就能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并且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基本做法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不但包括有关法律、惯例、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还包含了许多对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的概括和总结。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不是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简单识记,而是在实际业务中的具体运用。一般说来,学习好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经验。采取实践教学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讲授,对于一般的高校而言不太现实,这就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结合多年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用模拟法进行课堂讲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包括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部分、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这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主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这三种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发展,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因此,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对学习内容的直观认知(感性认识)和对相关知识的概括总结(理性认识)。一般说来,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结论多是对相关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而对其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都离不开对相关业务的直观认知。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和业务进行更为直观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中的模拟法是指将相关业务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高度提炼,并通过一定手段和形式尽可能逼真地再现,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形下,加深对相关概念、结论和规定的理解,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巩固知识、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实物模拟法、图形模拟法、案例模拟法、情景模拟法等。
(一)实物模拟法
所谓实物模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使他们对相关的概念、要求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激发起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讲授货物包装的相关概念时,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不同类型的包装物在课堂上展示,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包装的类型、作用、包装标志的不同表现形式,等等。再如。单证业务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进出口业务单证的认识和填写这两方面的要求。学好这部分内容,首先就应要求学生对相关单证有比较全面的直观认识。虽然多数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中都有一些模拟单据的样张,但为了更切合实际,并拉近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能够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到当地银行或相关贸易公司复印一些近期业务往来中的相关单证,并结合这些实际的单证向学生讲授相关栏目的含义及填写要求,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图形模拟法
国际贸易实务虽和实际业务密切相关,但其中的某些要求和规定仍然比较抽象。因此,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示意图的方法进行模拟。现举两例加以说明:
1、贸易术语的教学。贸易术语是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性知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贸易术语不仅是对相关概念的简单记忆,还应对有关规定进行深入、灵活地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业务中选用合适的贸易条件。尤其是在不同的贸易术语中,与买卖双方相关的风险、费用和责任的划分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目前,多数教材均依据《2000通则》的基本规定对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文字性描述,但对于大多数没有进出口业务实际经验的学生而言,要深刻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讲授中,需要采取图形模拟法,将“船舷为界”、“货交承运人”、“船边交货”、“目的港船上交货”、“目的港码头交货”等重要划分点标注在示意图上,使学生对不同贸易术语条件下的相关划分点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记忆。
2、国际货款收付方式的教学。货款的收付是教学过程中的又一个难点和重点,这是由于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都属于非现金结算,与实际生活中购销活动中常用的现金结算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托收业务和信用证业务,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业务。因此,要讲清楚相关的业务程序,教师就必须在课堂讲授时熟练地画出相关业务的模拟流程示意图,并在图上以箭头、序号和简单的文字说明整个业务的步骤及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业务程序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三)案例模拟法
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进出口业务实践,并解决业务中的实际问题。案例模拟法贯穿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描述业务实例,使他们置身于案情当中,并对相关问题、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想象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案情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引出相关的概念和国际惯例的规定。譬如:在讲授“共同海损”的含义时,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个在海洋运输过程中发生各类损失的案例,在他们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总结出什么样的损失是共同海损、认定共同海损的条件,等等。采取案例模拟法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思考,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当然,要使用案例模拟教学。首先就应设计好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情况,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考虑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案例中应尽量避免涉及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点,否则就不利于他们对重点讲授知识的分析和把握。第二,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这样,才有利于分析和讨论,有助于举一反三。第三,在案例分析后,应给学生留任务,即布置一些相关案例作为课后作业,使他们独立完成,这种做法不仅符合认识规律,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情景模拟法
进出口业务作为一种货物的买卖行为,其有关规定和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和现象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情景模拟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所熟悉的一些习惯和做法作类比。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创造一种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置身其中,并体验和理解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引出相关进出口业务中的重要概念和规定。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有效地弥补了多数学生在进出口实际业务经验方面的不足。例如,在讲授合同磋商的程序时,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磋商合同的实际经验,但作为普通消费者,他们在生活中都购买过商品,因此,课堂讲授时完全可以从购买水果的情景出发,使他们理解和体会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这四个磋商环节的含义和要求。再如,在讲授海洋运输的方式时,对班轮运输“四固定、一负责”特点的理解,则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公共汽车的经营特点作类比。而定程租船、定期租船、光船租船的经营特点又可以从生活中所熟悉的计程出租车、包车和汽车租赁的经营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总之,模拟法是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它使抽象的教材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并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充分备课,精心安排好每一个环节,而且还对所讲内容有一个深度和广度的全面把握。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就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