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几何形状认知发展迟缓儿童的个案研究

作者:张新华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研究,几何形状的认知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事物的形体是其最基本的外部特征,而几何形状是对事物形状的抽象和概括。可见,在幼儿的数学学习和发展中,几何形状的认知也是他们认知发展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它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0~3岁,几何形状在他们头脑里是一个朦胧的概念;3岁时,他们开始知道几个简单形状的名称;4岁左右,就能正确地认知和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渐渐能够说出制定的简单图形的名称;5~6岁,则已基本理解了图形的典型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以上是幼儿对几何形状认知的简单的发展脉络。但是,当幼儿的发展低于这个发展程度或在一个班级中处于最低水平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想出针对性的办法,并解决这个问题呢?
  笔者根据研究目的,在中班期末的数概念测查的成绩表中,选择了一名几何形状的认知发展在班中处于低下水平、需要适当进行教育干预的儿童,作为个案研究的参与者,以通过对其发展状况的了解,分析出现认知迟缓现象的原因,从而对她提供较好的帮助。研究问题如下:她的几何形状认知的发展情况如何?为什么她的几何形状认知发展出现了迟缓现象?应通过什么样的教育干预,来帮助她?针对这三个具体的问题,笔者采用了观察法和测查法这两种方法。观察法:对这名幼儿进行了三个不同阶段的观察记录:①早晨入园后,从8:10到8:50,进行四十分钟的观察。②早上自由活动结束后,教师在9:00到9:10,进行十分钟的讲评。③下午3:00到4:00的区角活动。测查法:在具体的测查中,采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这五个基本的几何形状,采用“图形命名”的方式对她进行测查,即测查其能否正确地说出形状的名字,最后统计出她的总成绩。测查的具体时间为2008年的9月12日~10月12日,每周观察一次,并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个案的基本情况
  
  1、家庭背景。小芬,女,2002年6月出生,大班。其父亲为某公司销售经理,母亲为某银行职员,均为大专文化水平。由爷爷、奶奶或者姨妈负责接送,偶尔会由爸爸送到幼儿园。
  2、发展状况。首先,健康、艺术、社会、语言四个领域的发展都处于正常状态,与班内大多数幼儿相近。喜爱户外活动,交往正常,有几个较好的、经常在一起玩的朋友。其次是数学方面,在中班期末的数概念的测查中,她的唱数成绩是27。数物成绩是10,在班内均处于低下水平。再次,在几何形状认知的“图形命名”测查中,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这五个基本的几何形状中,她只能回答出来一个圆形,几何形状认知的成绩在班内最低。
  
  (三)结果分析
  
  在连续二十多次观察的基础上,笔者具体分析了几何形状认知发展迟缓个案的原因:
  1、非智力因素。
  (1)她极少参与益智区的活动。在7次早晨四十分钟的自由活动中,小芬只到益智区参与了一次活动,且操作仅有5分钟。其余几次则均在建构区,其中4次都是在拼搭一个立方物体。由此可以看出,小芬极少主动参与益智区的活动,或许这就是她对几何形状认知水平较低的一个原因。但同时还发现,她拼搭的是立方的物体,是一个空间模型,其间也常遇到各种形状的组成,对此还需要思考。
  (2)对数学材料缺乏兴趣。无论是具体活动还是操作材料。小芬好像都不怎么敏感,而更喜欢绘画或者建筑等相关方面的活动,这也许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例如,她从不仔细听老师在操作后的评价:当老师在讲解某个部分由什么图形组成时,她也心不在焉;老师领读某个形状的名称时,她虽会跟着一起念,但眼睛并没有看这个具体的形状,因此,不能使名称和形状对号入座。
  (3)做事不能坚持。她在操作材料时,很快就会分散注意力,需要老师经常提醒,但其速度依然很慢。
  2、智力因素。
  (1)数学认知能力较差。从测查结果来看,她的唱数、数物与几何形状认知成绩在本班均处于靠后的位置。通过一些实际活动,还发现小芬在早期的数学认知能力方面有些欠缺。如模拟《超市售货员》时,笔者与她之间的简单对话:
  师:“苹果多少钱一个?”幼:“5元钱。”师:“香蕉多少钱一个?”幼:“3元钱。”师:“香蕉与苹果哪一个贵?”幼没有回答。师:“这里的最贵的是什么水果?”幼:“西红柿。”师:“西红柿多少钱一个?”幼:“4元钱。”师:“那这里面最便宜的水果是什么?”幼:“橘子。”师:“多少钱一个?”幼:“5元钱。”
  当问及3元和5元哪个更贵时,她也不能回答,是不知道,还是不想说不得而知。可见,她还没在头脑里形成比较的概念。
  (2)前期经验较少,中班时没有对一些几何形状产生认知。从测查结果看,她对几何形状没有形成概念,不知道该怎样命名或区分。例如,当老师讲授《三角形》时,小芬把几何形状粘成了一个小鸟的造型:
  师(拿个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幼:“圆形。”师:“仔细看看,想一想我们上课时说过的?”幼:“方形。”师:“看看它有几个边呀?”幼:“三个。”师:“好,看这个叫什么呀?”(指着三角形的角)。幼:(没有回答)。师:“这个叫做角。这个叫什么?”幼:“角。”师:“看看它有几个角?”幼:(没有问答)。师:“我们一起数,一、二、三。好,有三个角,我们就把它叫做三角形。这叫做什么?”幼:“三角形。”
  可见,在问答的过程中,她有些心不在焉,判断三角形时,一会说是圆形,一会说是方形,根本就不了解三角形的命名。
  3、集体教学的不足之处。班级的教学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因此,难以照顾个别儿童的全面发展。
  
  (四)教育建议
  
  在分析了具体原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以下教育建议:
  1、从提高幼儿对操作数学材料的兴趣人手。首先,联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如纸箱、桌子等,使他们从中体会具体的形状、名称。如启发其了解纸箱的某个面是什么形状、桌面是什么形状等,从而将几何形体的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其次,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如用形状代替扑克牌,进行形状接龙。或者利用现有的教具,采用游戏的方式,增加他们对几何形状的敏感性和关注,进而使他们学会认知。再次,在搭建活动中,带着他们学习几何形状的名称。多数幼儿都很喜欢搭建活动,可利用此契机,促进其对几何形状认知的发展。
  2、在具体的几何形状的学习中,使他们亲手感知形状的轮廓。如学习三角形时,就不仅让他们看,还使他们具体操作这个图形,通过动作来构成一种心理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几何形状的认知。
  3、在不同的课程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图形进行观察。如美术课画小鸟,可以让幼儿说出小鸟的头像什么形状、身体像什么形状,引导幼儿观察,并要求他们说出具体的名称。又如,在手工操作活动中,可以让幼儿用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几何形状。有意识的引导会提高幼儿对几何形体的接触程度,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正确的形状与名称间的连接。
  4、集体教学之后,教师应及时地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辅导,进而补充集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几何形状的认知是个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操作练习,而不应强求幼儿飞速提高。一点一滴的进步就是喜悦,量的积累终会形成质的变化。